-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7讲八上说明文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知识和阅读题型。
2.掌握说明文常见考点的阅读答题技巧。
【基础知识】
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科学的解释,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二、分类
(1)按说明对象与目的: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2)按语言特色: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四、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条理清楚。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科学准确简练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引资料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诗句;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加文学感染力、避免文章平淡。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考点剖析】
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例1.部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说明的?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其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关键词句,再综合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二:说明文的标题
例2.部编八上《梦回繁华》“问题探究”:本文用“梦回繁华”为题,有何妙处?
【答案】“梦回繁华”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文化;“梦回繁华”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这就要结合它在文章的内容以及主题的作用上去分析。对于分析题目的小题,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一是看标题是以物件,事物为标题的,往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docx VIP
- 灼热丝试验规范.doc VIP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pptx VIP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2019)_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幻小说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专练 .doc VIP
- 小学语文大阅读《奇妙的数王国》 指导课件.pptx
- 灼热丝试验及标准.docx VIP
- 新能源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高等有机化学 周环反应.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