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东城初三一模
语文
2025.5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教育ID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鲜明标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做完相关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君子文化古韵新声”八个字作为标题。
第一部分研究目标
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认识君子文化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
【君子与君子文化】
“君子”一词早在殷周时期已频繁使用。《论语》全书20篇,每一篇都以若干段落从不同方面对君子人格不断刻画,反复雕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一方面勾勒君子的形貌,quánshì君子的品格;另一方面又指出君子是一种可望可即【甲】可学可做的正面人格形象。君子所具有的崇尚道义、好学上进、文质bīnbīn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推崇【乙】君子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对中华民族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文段意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quánshì”,这里指孔子对君子品格进行解释,应写作“诠释”。
B.“即”指靠近、接近。“可望可即”这里指君子人格是美好的,也是可实现的。
C.“文质bīnbīn”,这里形容君子文雅有礼貌,“bīnbīn”应写作“彬彬”。
D.【甲】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逗号,【乙】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分号。
【君子文化与生活】
君子文化不仅见于典籍,而且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至今仍活跃于人们口头,影响着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这足以说明人们日常言行对君子文化有熏陶作用。
3.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君子文化与精神气质】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发挥着孜孜不倦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种制约和影响,培植和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多将那些安贫乐道、舍生取义的人称作君子,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坚持变法的“戊戌六君子”等等。他们身上体现出修身向善、家国担当等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这些特质一脉相承。
4.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B.孜孜不倦 C.舍生取义 D.一脉相承
5.同学在研究中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你帮助他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历代①修身报国丹心②
下联:今朝青年③热血④
A.①君子②昭日月③敬业兴邦④写春秋
B.①文化②写春秋③弘扬精神④昭日月
C.①君子②写春秋③敬业兴邦④昭日月
D.①文化②昭日月③弘扬精神④写春秋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君子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时代,君子文化这株千年古木不断抽出枝条,不断结出硕果。接续君子文化精神,展现时代君子风貌,做到知行合一,守本出新,具有重要意义。
6.你想知道文段中“硕果”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硕果”的解释为“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硕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注定的结果 B.最终的结果
C.有限的成果 D.创新的成果
第四部分结语
诵读古代经典、参加诗词大赛、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让我们_______。
7.根据小组建议,你围绕“君子文化”,用上“传承”“践行”“时代”三个词,在文段结尾处补写一句话,作为研究报告的结语。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默写,完成各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