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远离违法犯罪》(同步习题)汇编(含三套题).docxVIP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远离违法犯罪》(同步习题)汇编(含三套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下道法11.1《法不可违》同步习题

一.基础训练——知识检测(共15小题)

1.2025年2月,演员崔某某在直播中自曝拍戏期间曾无证酒后驾车并肇事逃逸。经核实,崔某某的自述内容纯属虚构,其动机为“博取眼球、吸引粉丝”。最终,崔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由此可见(???)

A.网络无限制,自由没有边界

B.不违规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C.言行须有度,违法必须担责

D.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2.2024年12月27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樊某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于当日宣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樊某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依法行使了监察权,伸张正义

B.践踏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依法受到惩处

C.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D.我们要珍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云在微博上分享假期的旅游见闻:“我们游海港、逛古镇、尝美食,领略特色、体验风情……我感受美好却也看到了不和谐的画面!”以下对“不和谐画面”的评论,你赞同(???)

①攀爬百年老墙只为拍照“打卡”——“打卡”有边界,要做文明旅游者

②某游客使用无人机在海港拍录军舰——违法行为,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③某餐厅用摄像头直播游客用餐场景——此举侵犯游客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④某特产店所售虾仁超量添加保水剂——企业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持久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学校邀请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进校园开展“以法为盾,守护成长”的普法活动,宣讲了以下内容(???)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手表,拒不返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

限期归还手表

上述宣讲内容让我们认识到

①要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②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③上述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上述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社会成员共同执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展示了下列案件。其中主要依据民法典判决的案件是(???)

①掌掴拉拽正在驾驶的公交司机男子被判刑

②退一赔三!医疗美容欺诈法院判了!

③送货单买方未签字卖方能否主张货款

④“告官”能“见官”??出庭还出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用图示法表示各类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下列划分正确的是(???)

①违法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③犯罪④行政违法行为⑤民事违法行为

A. B. C. D.

7.学习《法不可违》一课后,小玲制作了如下表格。其中,对案例体现的违法行为判断无误的是(???)

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

李某不按交通标志线行车,被罚款100元

行政违法行为

张某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民事违法行为

钱某因债务纠纷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刑事违法行为

王某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造成民众恐慌

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以下违法案例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处罚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张某在网上随意散布地震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

行政违法

行政处分

李某交通逃逸致人死亡,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③:

某企业随意排放污水,被环保部门罚款120万元

行政违法

行政处罚

张某借王某3000元,拒不还钱,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还钱

民事违法

刑罚处罚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9.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法不可违”这一内容时,老师将同学们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展开学习。如果你被分到刑事违法行为判断小组,下面最适合的案例是(???)

A.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的头像制作成表情包

B.张某和其团伙在路上碰瓷,敲诈他人钱财

C.于某在十字路口闯红灯,不听交警劝阻

D.房东钱某起诉租客未按合同协议支付房租

10.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请找警察;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报警电话,使得相关警察次次紧急出动,却次次扑空。梁某的行为(???)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是扰警、制造混乱的行为

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守承诺的形象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法行为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两种

B.只要是违法行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C.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

12.“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下列案件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

文档评论(0)

中学高级教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