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年级历史学科
1知识结构梳理2知识要点解析3材料阅读与问题思考CONTENTS目录
知识结构梳理01
单元地位1949年1956年1978年1949年1956年1978年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1966年1976年1992年计划经济时期逐步建立社义市场经济时期1953年探索时期文革时期徘徊体制改革时期市场经济时期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分期
单元主题时间:1953—1976年阶段特点:1.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历经曲折本单元学习建议:了解核心概念;抓住主要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本课结构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知识要点解析02
概念:工业化中国近代工业萌芽: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短暂春天:一战期间萎缩:一战后特点:总体落后,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不均衡工业化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导的过程,也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必要阶段,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张晓芳:《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早期探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2019年7月,第4期
材料一:从工业来看,我国在1952年的工业水平,不仅落后于苏联1928年的水平,而且落后于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标志的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中国1952年是26.7%,苏联是1928年是45.2%,波兰1949年是65.5%,捷克1948年是75%。材料二:1952中国与苏联、美国、日本的人均工业产品量的比较——两则材料均——改编自吴群敢组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第94页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概念: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常简称为“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期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由于新中国对编制这样的中长期计划缺乏经验,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一五”计划在1951年开始编制,从1953年起边实施、边讨论修改,历时4年编制完成。——摘编自《新中国70年》,第41页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总结: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1952、1957年主要产品产量对照表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为3.8%和18.7%。中国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延长至1957年的57岁,以当时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寿命多15岁。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增加了40%以上,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约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第159-160页
思考:如何看待“一五”计划的成就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五”计划(1953-1957年)“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四五”计划(1971-1975年)“五五”计划(1976-1980年)“六五”计划(1980-1985年)“七五”计划(1986-1990年)“八五”计划(1991-1995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十五”计划(2001-2005年)“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五年计划/规划
重点和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国家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也亟待相应发展。尤其是加强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以便更好的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重点和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