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野亭霭瑞图唐寅设色纸本成交价:44,800,000赞助人:钱同爱行医世家明唐寅东篱赏菊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34厘米,横6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明仇英
仇英,明代画家。太仓(今属江苏)人,擅画人物,尤长仕女,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传世作品有《柳下眠琴图》、《春夜宴桃李园图》、《桐阴清话图》。《桃源仙境图》高峰耸峙,群峰环绕,殿宇楼台,祥云缭绕,气势相连。图中所绘高山、泉水、白云、古木、楼阁等,笔墨均为精丽艳逸,骨力峭劲,风格细秀;人物刻划,生动而有神采。《桃源仙境图》局部晚明董其昌,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董其昌总结,遂使以文人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董其昌之于绘画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李大将军之派,非吾曹易学也。(《画禅室随笔?画源》)
董其昌《高逸图》意境朴厚深邃,很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董香光(董其昌)满腹经纶,故能笔清墨润,山色如洗,宁静深邃,绝无尘垢。明-董其昌-仿北苑山水王鉴《仿北苑山水》纸本水墨立轴
170x71.5cm
用笔老辣生拙,骨力练达,墨气鲜润,绝去甜俗,以疏旷之笔,画出凝寒淡远的景致。卷尾数行行楷跋文,书体娟秀刚劲,更使此图富有书卷气,爽朗潇洒,自具风格。北宋人谓李成、范宽两人“一文一武”,“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王希孟,北宋画院学生,受宋徽宗赵佶指点,才华横溢,画艺早熟。他18岁时用半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千里江山图》,不久便去世了。《千里江山图》是以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气魄宏大,构图严谨,刻画精细,色彩绚丽,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风貌。画家在布局上独具匠心,使之“咫尺有千里之趣”。此画用笔精细,既能把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变化大势,对各个局部的刻画又细致入微,画面既显得富丽凝重而又和谐统一。米芾米友仁米氏云山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绢本水墨?
《秋窗读书图》南宋刘松年纨扇绢本设色?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这是一幅构思构图颇为讲究的秋景图。在圆形的构图中景物与人物的安排可谓苦心经营:两棵参天高松顶天立地,上部的松枝如盘龙相互缠绕,曲折多变;傍水而建的庭院后有错落有致的山石;画面右部是境界开阔的近水远山,与左部构图严整的庭院景致相对照。画家是以赞美的情绪来描绘秋天景色,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寂静感,而红叶与青松的对比用色,微波荡漾的湖水,又在寂静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四景山水图之一游春访友四景山水图之三清秋闲坐四景山水图之一踏雪寻幽
《踏歌图》南宋马远
马远(活动于西元1190-1224年),擅画山水,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不论构图、笔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创立「水墨苍劲」一派风格。《踏歌图》是一幅与风俗画相结合的山水画,画面的下端有几个正在踏歌的人物,像几个喝醉的老农手舞足蹈,表现出一派丰收后喜悦的欢愉。田垄的左端紧靠着直插云霄的大山,用笔刚劲,墨色凝重,对比强烈,表现出山石的坚硬。而右下端则是一株衰柳,几笔毛竹。画面的右上角又有几座山峰,但已经淡入烟海。在衰柳毛竹与左上端大山之间的空白,就是烟霭迷蒙了,从而使得近景在画面中更为突出,也使得整个画面的意境更为深远。马一角
溪山清远图夏圭
长卷纸本水墨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夏半边马一角、夏半边
南宋偏安之“残山剩水”,
乃山水画提炼创新之为。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本,水墨,前半卷《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