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烟雨浮梁》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浮梁
余江
作为茶和瓷器同时盛名天下的地方,恐怕非江西省浮梁县莫属了,其实茶和瓷器从出生起就是形影不离的,而浮梁一直是绝美地匹配了它们。
如果说对宋人彭汝沥送友人的咏瓷诗句“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不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白居易的名篇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定让我们会想起这个千年古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这是诗仙他们描写精美的瓷碗里浸泡着茶香的美文,更有婉约词人秦少游“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把茶、瓷和诗文写在一起,美得遍地。这些都是浮梁留在历史里隽美的文字,所以汤显祖盛赞它:“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浮梁之瓷,莹如水玉。”
浸泡在这样的字里行间、浸泡在天青雨疏的江南,我竟也有写几句的冲动,感觉再也没有像在这样春夏之交的雨季,落脚于浮梁,更合我意、更令人心醉的了。
一个人,漫步在江南第一县衙的府前,行走在千年以来的雨巷,穿梭于浮梁的青山绿水之间。雨,一半落在了浮梁,一半落在我身上;烟雾弥漫起,模糊了这山这水,也模糊了我的思绪。浮梁的雨如晶莹剔透的瓷,瑶里的风似山间清新的茶,一阵风雨,山河静默,就成了一段往事,如烟,悠悠。
走进浮梁县瑶里古镇,首先看到的就是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瑶河。千百年以来,瑶河穿城而过,清澈透亮,人们至今依然临河洗衣洗菜。两岸的民居大多是白墙灰瓦,也有不少是红砖黑瓦。这些红砖因年代久了,历经风吹雨打,已经被岁月冲淡成斑驳的浅黄,而且很不均匀,甚至墙角上还苔痕累累,散发出老旧的气息。
如果说浮梁以及瑶里古镇是瓷窑的历史存档,那么走出古镇,那青山碧水里就是浮梁山茶的天地了。其实都无需进山,即使在省道的两侧,就可以看到整片的茶园,那种整齐有序就像是植被,茂密地覆盖着山体;那些从半山腰一层又一层落下来的水稻梯田,是山区特有的风景。浮梁的山区,到处都是勃勃生机,一年四季大多是山峦滴翠,云雾缭绕,在这春风夏雨之中,那更是令人流连忘返的。
细雨绵绵之中,满山遍野都罩着薄雾,整个山湿漉漉的,草木茶林也湿漉漉的,青翠欲滴。置身其中,你会觉得光阴都带着雨滴。古人说“高山云雾出好茶”,所以浮梁拥有江南最大的古茶树群落,原始森林里的古茶树,年年岁岁,青翠不改。难怪远在宋代,就有近百家茶行,户户门庭若市,车马不绝。
现在许多人知道瓷都是景德镇,茶也盛名在西湖龙井、太湖的碧螺春等等。其实民国景德镇建市之前叫昌南镇,是浮梁县下辖的一个镇。民国十五年景德镇立市以后才反过来把浮梁县下辖于市。因此瓷器更早的发源地就是浮梁。浮梁东邻浙闽,西靠湖南,北连安徽,南下广东,我总感觉是江南的尽头,最内陆最南线的江南了。因为古代这里再南再西就是蛮夷之地了。王勃那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放在浮梁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
人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认为,历史的才是永恒的。浮梁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千百年来日久弥新,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氛围,让深山茶、瓷、布艺、木雕等走出大山深处。新建的牌楼、祠堂仍保持过去统一的风格。在浮梁在瑶里,我们看到的是茶与瓷绝美的匹配,人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和谐发展,秀美的自然风光,朝代各异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这些组成了一条文化之河,同样也浩浩荡荡,千年以来一直流淌在浮梁人的心田。如今也流进了大江大河,带着瓷和茶闪亮的文化符号流向了世界文明之海。
不记得谁说过:“美,是不能造作的。”烟雨浮梁告诉我们,美,也需要自然生长,人工斧凿的痕迹过重就不美了,也经不住历史沧桑的考验。
当下太多的地方在打造文旅产业,那些投入巨资凭空人造的景点,那些挖空心思臆造的历史故事,如何留得住千年?如何经得起历史的验证?甚至,我们一方面在造“古”,另一方面又在毁迹,几十年上百年的老街、民居、校园被随意拆迁,难道北京元城墙拆除教训还不深刻吗?
在人类传统文化面前,我们需要学养和情怀,少一点急功近利;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我们首先需要停下来思考,然后再来发展。这些似乎正飘散在烟雨朦胧的古镇天空。
(节选自《江河文学》202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浮梁的茶和瓷器同时盛名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地位逐渐被景德镇所取代。
B.瑶里古镇瑶河两岸民居斑驳的红砖和苔痕累累的墙角,突出了现今浮梁一带经济的落后。
C.浮梁的青山碧水、独特的气候条件、拥有古茶树群落等因素共同成就了浮梁茶的好品质。
D.浮梁的美自然不造作,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因而能经得住历史沧桑的考验,存留至今。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由茶和瓷器引入对浮梁的介绍,然后引用诸多古诗文来印证浮梁茶的芬芳和瓷器的精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