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公众号【大学百科资料】整理,有超百科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
一、名词解释(5题,20分)
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1921年1月于北
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
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以《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
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
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
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
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
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
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新浪漫主义”文
学思潮的影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该社团成员的作品
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
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
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
3.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这些抒情主人公
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
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
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
来表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
公众号【大学百科资料】整理,有超百科复习资料
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4.《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
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
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
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
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
刊。
5.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923年兴盛一时。
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
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主要作品: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冰心《两个家庭》《超人》《斯人独
憔悴》等。
6.沈德鸿(沈雁冰╱茅盾)农村三部曲:是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的合称。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
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
7.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作者群中风靡一时的小说流派,以《现代》杂志为主
要刊物,是第二海派。代表作家为穆时英,被称为“海派大将”,还有刘呐鸥、施蛰存、叶
灵凤等。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源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新感
觉派。
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
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
特点: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即在世俗化、商业化的都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司机岗)考试题库(完整版).pdf.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ABB传动与变频器 云连接助手型控制盘用户手册 安装及操作手册.pdf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操作规程.doc VIP
- 滑模、爬模、翻模施工技术对比.ppt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清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真题卷及详细答案(6套)名校.doc VIP
- 七年级数学培优精华.pdf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