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常见净化处理工艺简介与案例分析1.pptx

挥发性有机物常见净化处理工艺简介与案例分析1.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挥发性有机物常见净化处理工艺简介与案例分析;

;其它技术;根据污染物与冷却源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冷凝法和表面冷凝法;

;有机废气冷凝效率计算依据

;物质名称;

;;应该注意,废气净化塔中填料塔应用较多,但同时还存在其它多种塔,如旋流板塔、空塔、泡罩塔等。填料塔主要利用塔中的填料的巨大比表面积,提高废气与吸收液直接的接触比,从而提高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对含粉尘的酸碱气体不适合,空塔常用作高温气体或加湿的预处理设备,旋流板塔具有较强的防堵性能,通常用作大风量或含有粉尘的废气净化,其净化机理主要通过高速气流将液滴雾化后,依靠液滴的巨大比表面与废气接触从而净化废气,填料塔需要较低的空塔气速,而旋流板塔则需要较高的空塔气速。;关于吸收法净化处理有机废气需明确如下几点:

(1)吸收法对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效率并不恒定,其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溶解度、蒸汽压等物理属性。

(2)只有当气相中有机物浓度(平衡分压)高于循环吸收液中的有机物的平衡分压时,吸收法才能吸收污染物,当气相中有机物浓度低于相应的液相的平衡分压,则所吸收的有机物将再次逸出。

(3)吸收法对常见有机物总体净化效率不高,难以确保废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因此常用作为酸碱废气处理系统、有机废气预处理系统。;序号;颗粒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图3.1-3活性炭纤维模块;图3.1-4某企业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工程图片;表3.1-1某企业活性炭吸附装置出口废气排放浓度(1);表3.1-2某企业活性炭吸附装置出口废气排放浓度(2);;图3.1-7使用数周后活性炭状况;根据上述设备现场测试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仅配置活性炭吸附装置,无脱附再生装置,实际废气污染物净化处理效率极低,出口浓度常超标排放。即使配备下卸料式活性炭更换装置,其更换劳动工作强度也较高,根据多年实践经历,未配备脱附再生系统的活性炭装置均为摆设,未能有效投入运行。

(2)不是所有的废气均可以接入活性炭吸附装置,粉尘含量高的、有机物沸点高的、易自聚合的、有粘性的均不适合采用活性炭吸附。;

;图3.2-1如东某企业活性炭吸附回收设??及控制系统图片;图3.2-2南京某企业活性炭吸附回收设备图;表3.2-1南京某企业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效率数据;图3.2-3浙江某企业活性炭吸附回收设备及控制系统图片;图3.2-4二氯甲烷回收(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气脱附)工程图片;图3.2-3三氯甲烷回收(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气脱附)工程图片;表3.2-2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净化效率对比数据;根据上述设备现场测试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加工企业所生产的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即使吸附回收同一种物料,其净化处理效率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活性炭吸附回收系统是一项非常有技术含量的设备。

(2)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再生技术可有效回收大量物料,但通常出口有机物难以达标排放,因此仅采用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难以确保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3)活性炭吸附设备对有机物的吸附有极强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的废气都适合采用活性炭吸附。高沸点如DMF、含有粘性的或极易自聚合的丙烯酸等均不适合采用活性炭吸附。;热力破坏法主要是通过外界热量,使有机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过程。根据设备及反应机理的不同,主要分为火炬燃烧法、焚烧炉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蓄热式热氧化法、蓄热式催化燃烧法等。由于热力破坏法净化处理效率高,近年来对其使用与研究不断加强,因此对此部分研究现状及技术进展予以详细介绍。;4.1火炬燃烧法;4.2直燃炉燃烧法;4.3催化燃烧法;上图为江苏某化工企业催化燃烧装置,该企业主要生产丙烯酸,

废气污染物为丙烯、丙烯醛、CO等低分子有机物,生产过程为

连续化,因此废气污染物排放较为持续稳定。;检测点;催化燃烧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烃类;4.4蓄热式焚烧炉;图4.4-1某企业两床式RTO炉现场照片;图4.4-2某企业两床式RTO炉控制系统图片;图4.4-3某企业三床式RTO炉现场照片;图2.3-4某企业三床式RTO炉控制流程照片;图4.4-5某企业旋转式RTO炉照片;图4.4-6某企业旋转式RTO焚烧炉;转轮浓缩吸附-RTO炉脱附;转轮浓缩吸附焚烧炉案例;;RTO炉净化处理效果评估(一);RTO炉净化处理效果评估(二);净化效果评估;4.4.2蓄热式焚烧炉(RTO)二次污染物评估;注:炉膛平均温度795℃,蓄热体底部最低温度109℃,最高温度171℃;注:炉膛平均温度797℃,蓄热体底部最低温度109℃,最高温度90℃,旋转阀出口63℃;4.4.2蓄热式焚烧炉(RTO)二次污染物评估;企业名称;RTO炉二次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n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