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病因

TheoryofEtiology;【目的要求】;?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内经》、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朱丹溪、王清任等。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询问病因

2.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后进而审因论治。

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中医病因;?第一节、六淫;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

2.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区域性: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如风热、风寒、寒湿等。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如风寒表证转化为里热证,与体质有关。

;内生五邪的概念;风;(一)风;;(二)寒;暑;(三)暑;湿;(四)湿;燥;(五)燥;火;(六)火(热);?第二节、疫疠;疠气的致病特点;?第三节、七情;情志致病约占病因的7.9%;(二)七情的致病特点;?第四节、饮食劳逸;?第五节、其它病因;2.痰饮的形成;痰饮致病的病位;3.痰饮的致病特点;(二)瘀血;外邪

情志

饮食

劳逸

外伤;2.瘀血的病证特点;(三)外伤;谢谢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