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本书编写组·
第三讲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
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习近平
第一节第二节
01中华民族起源02华夏初立
第三节
03中华文明特性的基本形成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1.2万年前,动植物驯化、陶器生产、定居农业等出现。
8000年前,各地形成特色文化,部分地区频繁交往。
6000年前,多个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互动交流,
彩陶、玉器等作为文化纽带联结中国大部分地区。
5000年前,复杂的社会组织和血缘基础上的政治共同体出现,中华文明正式形成,进入“古国文明”阶段。
4100年前,夏朝建立,开启“王国”时代。
第三讲
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
(史前时期)
第一节中华民族起源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可追溯到史前
的早期中华文化圈。
(1)古人类活动
★两百万年前,中华大地就有古人类活动痕迹,已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具有朝向前方的颧骨、扁塌的鼻骨、铲形门齿等体质特征。
(2)石器加工技术
★石器加工技术从多样打制走向磨制,磨制的石(玉)器、骨鱼镖、骨针、骨管等不断涌现,为新石器时代到来做好了技术铺垫。
(3)文化的差异性与演化的连续性
★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存在文化差异,不时与外部发生基因和文化交流,但在人类体质演化和文化演变上表现出连续性和统一性。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旧石器时代
早期中华文明圈的孕育条件:
农业、制陶技术发展,人口激增,定居聚落产生
约2万年前,江西仙人洞先民制造出陶器。
1.2万年前,湖南玉蟾岩、江西仙人洞等先民食用水稻。
1万年前,浙江上山先民驯化水稻,北京东胡林先民种植粟黍。
长江下游和华北山麓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及农业定居迹象出现。
9000多年前,中华大地农业初步发展,定居聚落增多、联系加强,
形成一定范围的文化区和区域交流。
(如长江中游彭头山文化与下游上山文化在陶器器型和装饰纹样上,存在相互联系。)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二、早期中华文化圈
1、2.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粟、黍;
3.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稻米
2万—9000年前
2
3
1
二、早期中华文化圈
“南稻北粟”,猪、狗等驯化,初步形成稳定的农业体系。
各区域文化交流加速,联结成更大的文化关联区。
1.以豫中为核心的裴李岗文化圈
“早期中华文化圈”萌芽
冀南豫北
渭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海岱地区
汉水上游
★一定规模的定居聚落,拥有稻米、野大豆、莲藕、菱角、猪、鹿、鱼等
丰富食材,用石磨盘与磨棒加工粮食,用陶鼎炊煮食物。
★佩戴玉石装饰品,用骨笛吹奏音乐,使用叉形骨器、龟甲与鬼神沟通,在龟甲上契刻表意符号。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8000多年前
★彭头山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相互影响,粟作农业扩展至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
★彭头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相互影响,稻作农业向北扩展至黄河下游地区。
★美石美玉观念在长江中游、长江下游、蒙东辽西广泛流行。
2.其他农耕文化区、渔猎文化区、狩猎采集文化区广泛交流
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石器体现出中国玉文化的肇始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约6000多年前
西安市临潼区姜寨聚落复原图;该遗址统一的规划和功能分区,表现出有结构有层次的社会的面貌。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农业繁盛,如甘肃圪挞川
遗址大粮仓、河南黄山遗址粮仓。
出现黑彩花瓣纹彩陶器。内部统一趋势明显,如半坡、姜寨等聚落的向心结构布局反映利益与共、血缘凝聚、秩序井然的平等社会状态。
长江流域
马家浜文化、河姆
渡文化和大溪文化
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
大量包括楫构件、方形榫卯等在内的木器及骨、角、牙器等工具。
以干栏式排房为特点的聚落,强调集体秩序。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早期
受仰韶文化影响产生的花瓣纹彩陶器,以及本地的陶觚形杯、三足带把罐、獐牙勾形器、石钺等特色器物,为礼制出现埋下伏笔。
1.长江中下游与华北地区史前农业文化系统建立,农业快
速发展,人口和聚落急剧增长;各地区文化内部联系增强。
Y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安徽凌家滩遗址和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玉人造型相似,均是向天祈祷
河南庙底沟遗址出土花瓣纹彩陶钵
2.不同文化要素空前跨区域传播交流,中华大部地区交融联结成文化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