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61种新食品原料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新食品原料”取代了之前的“新资源食品”名称,旨在与新的法律框架相衔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食品卫生法》时期提出的新资源食品,指在中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且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我国无食用习惯,可能是全新的物种,也可能是以往未被作为食品利用的物质;其次,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也属于新资源食品范畴;再者,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同样包含在内。新资源食品涵盖了如仙人掌、金花茶、芦荟、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众多品种。
从本质上讲,新食品原料和新资源食品在概念上有延续性,新食品原料是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对新资源食品概念的更新与完善。二者都强调了“新”的特性,即这些食品原料在我国传统饮食中较少或未曾被使用。然而,新食品原料的定义更为宽泛和细化,明确纳入了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以及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等类别,使得对新型食品原料的管理更加全面和科学。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新食品原料还是新资源食品,在投入市场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符合食品基本要求。
自2008年,到2025年5月20日,最新的新食品原料目录如下:
A:阿萨伊果,阿拉伯半乳聚糖,阿拉伯木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
B:白芥菜,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宝乐果粉,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β-1,3/α-1,3-葡聚糖,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
C:初乳碱性蛋白,茶叶籽油,翅果油,茶树花,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长柄胡桃油,茶叶茶氨酸,产丙酸丙酸杆菌,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M-63,
D:低聚木糖,短梗五加,低聚半乳糖,多聚果糖,杜仲籽油,地龙蛋白,蛋白核小球藻,丹凤牡丹花,低聚甘露糖,杜仲雄花,
E:儿茶素,
F: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
G: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甘油二酯油,广东虫草子实体,光皮梾木果油,赶黄草,关山樱花,甘蔗多酚,
H:花生四烯酸油脂,湖北海棠(茶海棠)叶,黑果腺肋花楸果,黑麦花粉,
I:
J:菊粉,金花茶,酵母β-葡聚糖,假肠膜明串珠菌,酵母蛋白,假肠膜明串珠菌,金花茶培养物,
K:库拉索芦荟凝胶,壳寡糖,克鲁维毕赤酵母,枯草芽孢杆菌DE111,
L:L-阿拉伯糖,磷脂酰丝氨酸,辣木叶,裸藻,磷虾油,柳叶蜡梅,莱茵衣藻,蓝莓花色苷,L-α-甘氨酸螯合铁,
M:猫爪草,棉籽低聚糖,牡丹籽油,玛咖粉,美藤果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米糠脂肪,木姜叶柯,明日叶,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马基莓花色苷,
N:牛奶碱性蛋白,诺丽果浆,N-乙酰神经氨酸,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gaditana),N-乙酰氨基葡萄糖,拟微球藻油,柠檬香桃叶,
O:
P:皮糖片球菌,葡萄籽油,枇杷叶,枇杷花,
Q:青钱柳叶,奇亚籽,清酒乳杆菌,球状念珠藻(葛仙米),前花青素,
R:γ-氨基丁酸,乳矿物盐,γ-羟基-β-甲基丁酸钙,人参(人工种植),乳酸片球菌,乳木果油,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瑞士乳杆菌R0052,二氢槲皮素,
S:嗜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菌株号R0052),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水解蛋黄粉,山茶籽油,水飞蓟籽油,(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顺-15-二十四碳烯酸,鼠李糖乳杆菌MP108,食叶草,石斛原球茎,(3R,3S)-二羟基-β-胡萝卜素,
T:透明质酸钠,塔格糖,透明质酸钠,桃胶,甜叶菊多酚,
U:
V:
W:蛙肉多糖,乌药叶,弯曲乳杆菌,文冠果种仁,文冠果叶,
X:显脉旋覆花(小黑药),雪莲培养物,小麦低聚肽,狭基线纹香茶菜,显齿蛇葡萄叶,线叶金雀花,西兰花种子水提物,小麦极性脂质,
Y:叶黄素酯,异麦芽酮糖醇,盐藻及提取物,鱼油及提取物,御米油,玉米低聚肽粉,雨生红球藻,元宝枫籽油,盐地碱蓬籽油,盐肤木果油,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圆苞车前子壳,燕麦β-葡聚糖,婴儿双歧杆菌R0033和两歧双歧杆菌R0071,油莎豆,樱花多酚
Z: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NO.1258),植物甾烷醇酯,珠肽粉,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F-III),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蔗糖聚酯,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竹叶黄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