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选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分析技巧型;比喻、拟人、夸张、比照、借代、对偶、双关、反复、设问、反问、顶真....;6、行文结构技巧〔艺术构思〕:

首句标目、首尾照应、卒章显志、总分结合、伏笔照应、铺垫过渡;修辞手法;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比照、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1)比照〔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到达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比照,有动静比照、虚实比照、今昔盛衰的比照、哀与乐的比照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2)衬托:①正衬②反衬

【比照与衬托】比照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比照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局部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12.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此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文档评论(0)

181****7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