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课堂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课件 学习任务群九 比较赏析.pptx

全优课堂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课件 学习任务群九 比较赏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目标】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做好比较赏析,进一步提升古诗鉴赏水平。

;【考情微观】

;年份;【知识导图】

;【深入探究】

一、掌握形象、语言的比较赏析

(一)形象比较赏析

?即时小练

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错误。乍一看,《画眉鸟》和《画眉禽》都是以画眉鸟为描绘对象,应该都是咏物诗。实际上,这里涉及“咏物诗”的概念理解问题。咏物诗以物为所咏对象,内容上以对物的细致描摹为主,主题上托物言志,通过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思志趣。欧诗《画眉鸟》,人的情思依托于对画眉鸟的描写与叙说传达出来,是咏物诗;文诗《画眉禽》,内容上看似写“物”(鸟),实际上并不是,而是写“人”,主题上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所见所感,不符合咏物诗的要求。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点拨关键

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的比较,二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二)语言比较赏析

?即时小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京口

陆龟蒙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①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①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古渡”“断山”等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B.前两联写诗人站在古渡头,看着春水平缓,山峦零落,客船渐行渐远,心生落寞之感。

C.颈联对仗工稳,“战舸”与“钓舟”,“千骑”与“一翁”,形成鲜明的对比。

D.这首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大力赞扬了在京口起兵的刘裕。

;(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自”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点拨关键

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首先要选好比较点,例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个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二、掌握表达技巧、情感的比较赏析

(一)表达技巧比较赏析

?即时小练

3.(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点拨关键

首先,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的准确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

;(二)思想情感比较赏析

?即时小练

4.(2022·浙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