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VIP

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经济: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赋役制度调整: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780年)。思想文化: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复兴运动兴起(韩愈);中华文化圈形成;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交融加强,对外贸易繁荣。(唐太宗为天可汗,海陆并举)

高考动向年份考题视角核心考向2024【甲卷】隋唐城市能源问题【湖北】藩镇独立性问题【湖南】唐末新藩镇军队【重庆】唐代节度使制度【山东】唐代江南经济发展1.隋唐时期政治统治。2.唐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3.唐末节度使的设置与藩镇割据的影响。4.隋唐国家统一与文化的认同2023【山东】隋京畿区域变动原因【北京】贞观之治特点【福建】唐朝商品经济发展【湖北】唐代边疆治理【江苏】唐政府规范借贷行为【广东】唐代藩镇割据【天津】汉唐时期的地方治理【河北】唐代文化认同2022【甲卷】唐朝的专制集权【辽宁】唐代水运经济

一、隋朝兴亡(一)建立与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1.建立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统一3.意义杨坚杨广

(2023·山东卷)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一、隋朝兴亡(二)工程建设1.兴建仓库和洛阳城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唯洛阳三善咸备。——《中国古代陪都史》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据杜佑《通典·食货典》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D

一、隋朝兴亡(二)工程建设(1)目的2.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2)评价弊: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加速隋朝灭亡利: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和民族交融;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D

册封谯国夫人郡县制加强与流求的接触(1)管理制度:礼部(礼部司、主客司)、鸿胪寺;郡县制;(2)民族政策: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册封;突厥、党项、吐谷浑等民族先后归附隋朝隋朝的民族关系

一、隋朝兴亡(三)炀帝亡隋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1.原因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天下义仓又皆充满”,而唐太宗却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材料反映(?????)A.隋朝粮食物资积储充足 B.国富民困是隋朝的失策C.义仓遍布于全国上下 D.战争频繁而民不聊生(隋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馀里,皆徵百万馀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馀万众,餽运者倍之。又逆徵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据杜佑《通典·食货典》B

1.都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3.都建设了影响后世的伟大工程。(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4.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秦朝加强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5.都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二世而亡。6.都为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