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min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考号、并填涂或粘贴条形码;
3.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注意深浅度一致,饱满、干净。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4.请仔细审题,认真做答。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岳阳楼记》结尾处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者太少,“乐以天下,优以天下”者太少,以致自己缺少同道。该处情志抒写,不仅是为岳阳楼作记,也是范仲淹表明心志的人格写照,宋仁宗阅读后慨然称颂。此文成为散文典范,既在于其文笔优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思想内涵,尤其是由“览物”而引发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触及了中国哲学的“格物”认知。
人与物的关系,是中国哲学思考的主要命题,其要义在于思考人如何对待外部事物。物,是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自然世界,包括金钱、物品、职位、名利等。儒家站在社会秩序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认为人要善假于物;道家站在自然世界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认为人要无待于物。要假于物,便要分清物的事理与本末,这是“格物”意识的来源;无待于物,便要放弃对物的依赖,不必聚焦于物的区分,这是“齐物”观念的基础。《荀子》《庄子》在建构学说时,不约而同将“人如何看待外物”作为立论的基础,可见人与物的关系,是早期思想家建构学理的基础命题。
《大学》是儒家学说的入门读物,言人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其中列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作为实现内圣外王的路径。“格物”是内圣的起点,也是外王的基点。《大学》并没有对“格物”进行解释,后代学者便莫衷一是。如郑玄训“格”为“来”,认为人善则来善物,人恶则来恶物。李翱言“格物”为“来物”,认为物入于心而不滞,卓然自明。后来二程及朱熹认为“格物”便是“穷尽事物之理”,视“格物”为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陆九渊“心即理”的认知,则消解了“格物穷理”的含义:既然“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理,心外便无物,“格物”实际是对自己内心的体认。由此,“格物”便成为哲学史上的悬解。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格物”之义尚没有得到宋儒的阐释,郑玄、李翱的解释显然不合文意。司马光认为格物只是“捍御外物”,既缺乏训诂的支撑,也缺少学理的阐释。范仲淹以“览物之情”作为行文脉络,赞美“古仁人”之所以超越“迁客骚人”,在于其不因为自己获得什么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失去什么而伤悲,言外之意,人只有不被外物所困,才能保持恒定的心境,更接近于“格物”关注于人与物关系的原初含义。
宋学有两端,一重革新政令,二重创通经义,朱熹《伊洛渊源录》认为范仲淹是对宋学有渐的人物。其既提携了宋初三先生,又曾传授张载《中庸》,足见其对经义有深刻理解。但他留意于革新弊政,并未着力于经义阐释。欧阳修在《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对外在贫富与毁誉的不动于心,正是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的写照。范仲淹将“格物”认知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体现了宋儒“明体达用”的学术旨趣,践行着“知行合的修身传统。
张岱年先生认为“格物”之义,在于衡量事物的本末先后。衡量事物本末先后,最关键之处在于人与物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就知识而言,人要理解外部事物,便要“假于物”,就修养而言,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就要“役物而不役于物”,甚至“无待于物”。范仲淹对人与物关系的理解,明确了人借助外物实现对外部世界的驾驭,方能获取身心自由,而不是让外物成为自己的枷锁或负累,可以视为宋儒对“格物”理解的一环。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览物之情”为叙述脉络,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规劝滕子京保持好心态,“格物”原初意义是如何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为《大学》八条目之首,是中国学术的内在学理。范仲淹对这一观念的体认与践行,引导了宋学明体达用的风气。
(选自曹胜高《从“览物之情”说起》,《光明日报》2019年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哲学思考的主要命题之一,人与物的关系要义在于思考人怎么对待外部事物。
B.儒家和道家分别站在自然世界和社会秩序中观察人与物的关系,前者认为人要善假于物,后者则认为人要无待于物。
C.《岳阳楼记》成为散文典范,不只因为其文笔优美,思想内涵深厚,一定层面上在于其“览物之情”触及了中国哲学的“格物”认知。
D.“格物”位居《大学》八条目之首,是内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仿真模拟卷02.docx
-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仿真模拟卷01.docx
-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仿真模拟卷02.docx
-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仿真模拟卷03.docx
-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仿真模拟卷04.docx
-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仿真模拟卷05.docx
- 2020-202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永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2021-2022学年天津市两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1-2022学年天津市两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四)数学试题(Word版).docx
-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题(Word版).docx
- 2020-2021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Word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