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技术发展历程.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油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简介2006年8月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采油工艺难题机采井指标计算方法

No.3二十世纪是名副其实的“石油世纪”,在整整一个世纪里,石油吸引着全球视野,激荡起世界风云,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正是在人们的企盼和关注之中,石油工业沿着“技术与全球化”的主线,走过了发展壮大的百年历程。自1859年第一口现代油井在美国小镇“梯特斯维尔”钻成后,即拉开了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序幕。二十一世纪将是新的石油世纪,在新世纪里我们必须面对资源接替,环境保护、控制吨油成本等诸多方面的挑战。No.2No.1前言

一、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采油工程技术包括钻井完井注入举升油层改造(一)、世界范围内的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探索、实践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2、发展、成熟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3、发展、完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

1、探索、实践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世界范围的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缓慢,基本上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在此阶段中美国的采油工艺技术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标志性的技术有:钻、完井技术;笼统注水技术;小型水力压裂技术。初步建立了“油气藏渗流理论的雏型”指导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油气藏渗流力学”在现代钻完井技术的形成中,“古代中国人”功不可没,应用顿钻技术于1835年在四川地区钻成桑海井。

小知识:石油的“桶”及其来历石油被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是1859年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洲开始的,当时盛装原油的容器主要是木桶,于是人们在石油的生产和交易中也就以木桶为计量单位。美制:1桶=41.5加仑=188.659升=0.188659米3英制:1桶=35.0加仑=159.11升=0.15911米3国际上规定以沙特阿拉伯生产的34°API(相对密度为0.855)的轻质原油为国际标准原油。标准中1桶的重量为:0.136039吨。(采用的为英制)此时:1吨=7.350831桶;1桶=0.136039吨

2、发展、成熟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的采油工艺技术迅猛发展并走向成熟,此阶段为发展、成熟阶段。在此阶段中前苏联的采油工艺技术迅速崛起,与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走到了美国的前列。前苏联的代表技术有:⑴举升工艺模式初步完善;发明了抽油机和潜油电泵⑵油田的注水开发形成工业化规模;⑶“油气藏渗流力学”得以发展、完善。

常规举升工艺技术得以完善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人依据力学理论中的“四连杆”机构发明了游梁式抽油机。(一)、抽油机

抽油机1、基本术语: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驴头和曲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支架前后,平衡角不为零的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抽油机驴头悬点的实际载荷,KN。额定悬点载荷:抽油机正常工作允许的最大悬点载荷,KN。光杆最大冲程:调整抽油机冲程调节机构,使光杆能获得的最大位移,m。最高冲次:动力机输出轴上装最大直径胶带轮时,抽油机所获得的冲次,min-1。减速器扭矩:减速器输出轴的实际扭矩,KN.m。

抽油机a.常规型;b.前置型;c.异相型;2、游梁式抽油机类别CYJ: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CYJQ: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CYJY: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Y:游梁平衡。在游梁上加平衡重的平衡方式;B:曲柄平衡。在曲柄上加平衡重的平衡方式;F:复合平衡。同时采用游梁平衡和曲柄平衡的平衡方式;Q:气动平衡。用气缸平衡的平衡方式;H:点啮合双圆弧齿形。渐开线齿形不标注。3、游梁式抽油机代号

抽油机4、型号表示法例:规格代号为8-3-37的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减速器采用点啮合双圆弧齿轮,平衡方式为曲柄平衡,型号为CYJ8-3-37HB

抽油机5、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基本参数

常规举升工艺技术得以完善(二)、电动潜油离心泵电动潜油离心泵简称电泵,由前苏联人A.S.艾鲁托诺夫先生发明,1923年电泵被引入美国,美国第一台潜油电泵在洛杉矶问世。1926年美国开始在坎隆斯的鲁赛尔油田应用潜油电泵抽油。我国是从1964年首先在沈阳机电局开始研制40方/日潜油电泵的,通过现场试验,各项技术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另外由于当时的一些其它原因,被迫停止研制。1981年天津电机厂首先研制成功200方/日800米扬程潜油电泵。

潜油电泵是井下工作的多级离心泵,同油管一起下入井内,地面电源通过变压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