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综合评价法在赣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中的实践综述
目录
1引言 2
1.1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2
1.2水资源承载力的特征 3
1.2.1动态性 4
1.2.2时空性 4
1.2.3模糊性 4
1.2.4可增强性 4
1.2.5相对极限性 5
2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5
2.1宏观指标 5
2.2综合指标 7
2.3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专业指标体系 8
3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8
3.1经验公式法 8
3.2综合评价法 9
3.3系统分析法 9
3.4多目标分析法 10
4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问题及建议 12
4.1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4.2建议 13
5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1引言
近年来频频受到关注的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地下水漏斗区等问题,显然水资源成为了赣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平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平衡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对赣西城市群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便确定赣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大小,找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促进了赣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1.1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在工程机械领域最先出现承载力这一概念,最开始它是被是用于表示地基承载情况和航运、电气化铁路的负荷情况(吕云涛,章丽娜,2022)1。而水资源承载力是则是承载力与水资源系统交叉、整合形成的产物。迄今为止,从这些动作可以意识到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并不存在一个一致的说法和标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度也有着较大差异。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多为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而较少关注水资源承载力,类似定义以“可持续利用水量”[21和“水资源供需比”3的形式出现(张雪峰,陈紫向,2023)。我国学者首次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围绕水资源承载力这一范畴,学者们展开了更全面、多角度的研究,对定义的描述也从不同角度出发各抒己见(付向阳,高振羽,2021)。
部分学者从水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这一角度出发,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义,
认为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人类生产生活、
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最大承载能力(高泽民,龚雨桐,2021)。成泽凡,杨君萱4]认为以可以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依据此理论框架进行全面分析可获知结果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郑凯文,许倩倩[5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下,当地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良好的生
态环境的最大支撑能力。
基于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规模”视角,另有部分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这一定义展开讨论。这类定义论述的重点在于水资源能被用来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支持能力,从这些言语中可以看出一些态度使经济和人口得到最大程度发展时所具有的规模。陈婉茜,丁云彤6等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的农业、工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高博文,何佳茜7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物质生活水平下,在这般的环境下水资源所能够持续供给当代人和后代人需要的规模和能力。
同时,也有学者从“最大开发能力”的角度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义,即在某个时期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水资源所具有的潜力,这种潜力是一种开发利用潜力,是用于支持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发展和保持生态平衡所需的用水。蔡家栋,郭润泽8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在这种环境下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杨建华,赵小玲[91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开发的阀限指在社会生产条件、经济技术水平都达到相当水平的条件下水资源系统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用水能力(付雅倩,张学天,2020)。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各有侧重,各有优缺点。从“最大承载能力”和“最大支撑规模”这两个有关水资源承载的客体角度出发,能够直观反映出水资源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支持作用,这无疑揭示了特别是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与整个生态环境的联系,对科学研究水资源承载力、促进生态平衡提供了支撑(赵雅静,曹昊忠,2021)。本研究显著突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取向,广泛借鉴了不同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技巧,以追求研究视角的多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_东南营小学体育课教案水平一潘建元2(1)-体育1至2年级全一册教案.docx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pdf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pdf VIP
- 酒店前台UPSELL培训教学课件.pptx VIP
- 西门子变频器V20说明书SINAMICS-V20.pdf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课件数量间的乘除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pptx VIP
- 【水电站施组】引水式电站机电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全).doc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课件数量间的乘除关系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pptx VIP
- MathCAD软件入门教程.pdf VIP
- 中药剂型PPT参考幻灯片.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