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高考语文押题范文及审题立意(6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时,对“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的精神表示肯定。青年人也希望在“自找苦吃”中磨砺并坚定理想信仰,砥砺自身品质,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青年敢吃苦,成就青春梦。
2.希望吃苦的青年,更能擘画美好的蓝图。
3.敢于吃苦显担当,绘就蓝图展精神。
4.自找苦吃,砥砺品行,绘就蓝图。
5.在吃苦中,将小目标融入大蓝图。
【范文参考】
“自找苦吃”,苦尽甘来
青年人“自找苦吃”,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的行为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继续紧跟时代步伐,自找苦吃,将小我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实现自我的价值。
“忧患励其有为,磨难促其有成。”青年人自找苦吃实质上是一种自发的劳动精神。
回顾百年峥嵘岁月,近代中国饥贫交弱,饱受战乱之苦。在民族危难之际,鲁迅先生舍弃学医,用文学来唤醒麻木的国人;王承书“抛夫弃子”,为国家核事业隐姓埋名30年;邓稼先拒绝了美国高薪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他们都在民族危难之际放弃安逸,选择吃苦。
四战奥运的徐梦桃,将青春融入国家事业的吴丹,用行动传递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选择吃苦。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人生的一种方向,不但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对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而一味躺平享受,终会蹉跎了岁月,丧失了信念。
社会上一些青年躺平摆烂,空虚无聊充斥着人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陶醉在低俗剧作中无度消遣,缺乏独立思考和精准判断的能力,没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消极对待人生,所谓的目标就是“享受自己认为的舒适生活”,国家大义对于他们来说,太苦、太痛、太渺远,迷茫的生活让他们很难找到生活的大方向。天将降大任之时,若能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将曾益其所不能。当青年人无法承受生命之痛时,谈何实现中国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拥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定能扬帆起航。
大山的女儿黄文秀,踏踏实实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用行动诠释人生价值。她扎根百色基层,仅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深入了解全村195户贫困户的情况,实地考察,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推广养蜂技术,开通电商服务站,利用自己的专业学识,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将青春奉献给脱贫事业。黄文秀用实际行动描绘百色未来蓝图,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心有国家大义,把个人的目标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国家的蓝图正因为这些年轻人才能实现,个人也只有在蓝图之中才能扬帆起航。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当代青年生于盛世,当不负盛世,在“自找苦吃”中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用青春的美好擘画祖国的明天。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乙巳新春,Deepseek席卷全网,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模仿王羲之的书法,模仿李白的诗作,甚至谱写出古典风格的音乐。传统文化在AI的助力下将焕发新的时代活力,那么机器对文化的算法重构会不会消解传统的独特价值?比如笔墨中的精神境界、诗歌语言中的情感与哲思、音乐旋律中的文化记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辩证立意:
(1)AI是工具,文化是灵魂
(2)传承与创新并存
2.批判立意:
(1)警惕技术对文化的“祛魅”
(2)保护文化的“灵韵”
3.建设性立意:
(1)AI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共生
(2)技术为文化赋能,而非替代
【范文参考】
智涌未来,传统之韵犹存
乙巳新春,Deepseek之潮席卷全网,人工智能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能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重现那飘逸灵动之神韵;更能谱写古典风格的音乐,让那悠扬的旋律穿越千年而来。然而,在这股科技洪流的冲刷下,我们不禁要问:机器对文化的算法重构,是否真的会消解传统的独特价值?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确实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它能够快速地学习和模仿各种文化元素,使得这些古老的文化形式得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的独特价值将被消解呢?我认为,恰恰相反,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珍视传统的独特价值。
以书法为例,Deepseek能够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完全复制王羲之笔墨中的精神境界。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