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8.1荷花淀》课后基础练习(含答案).doc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8.1荷花淀》课后基础练习(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9-

8荷花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________。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________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发和抵达,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疏离,拥抱生活、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下了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________,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

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________,远离尘世,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神。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通感夸张 B.借代引用反语

C.比喻引用排比 D.双关借代反语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庄严写真离群索居

B.休戚相关严正写真离群索居

C.休戚相关庄严写照茕茕孑立

D.息息相关严正写照茕茕孑立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竟然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B.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C.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D.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2.下面是网购商品退货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3.下面是丹凤中学给退休教师的慰问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的辛勤奉献,奠定了我校蓬勃发展的雄厚基础;您的老生常谈,激励着我校好多孩子的奋发向上;您的爱岗敬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年轻的教师。您为学校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您是丹凤教育的宝贵财富,是丹凤人民的骄傲。

莫道桑榆晩,为霞尚满天。在我校的发展史上,记载着您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校再攀高峰的征途中,仍等着您的关注和支持。在新的一年里,真诚欢迎您“常回家看看”,为学校工作抛砖引玉。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标志着作者(孙犁)的创作达到成熟境界的,是发表于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这篇小说比《芦花荡》早发表了三个半月,是它的姐妹篇,因为它们不仅题目对称,而且还分别加着“白洋淀纪事之一”“白洋淀纪事之二”的副题。但实际上也就到此为止,它们在人物、情节等方面并无必然联系。

《荷花淀》的发表,在延安文艺界引起了关注,当时任《解放日报》副刊编辑的方纪回忆说:“读到《荷花淀》的原稿时,我差不多跳起来了,还记得当时在编辑部里的议论——大家把它看成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

“那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又经过整风,不少人下去了,开始写新人——这是一个转折点;但多半还用的是旧方法……这就使《荷花淀》无论从题材的新鲜,语言的新鲜,和表现方法的新鲜上,在当时的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

这个回忆,反映着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我们注意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它使初次读到原稿的人快要“跳起来了”,而且被看作“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这好像是说,该作已处于“锋线”位置,大家要紧张地看着它破门得分了。

事情是不是这样,可以先不管,我们知道,已经产生的事实是,“由于《荷花淀》和其他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孙犁作品清新、隽美的风格,逐步在读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崇、称道者有之,模仿、学步者有之,受其启发、激励而冀图另辟蹊径者亦有之……孙犁也因此在后来被一些人称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这就是说,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由于《荷花淀》的发表,最终产生了一个被一些人称为“山色有无中”的“荷花淀派”。尽管这个流派的有无还可以讨论,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就比一次破门得分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20923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