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史料体现西周时期()

君子(诸侯等贵族)来朝,何锡(赐)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野庐氏(官名),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①贵族和百姓出行都依靠马车②国家管理交通

③修筑驰道建成全国性道路网④实行了分封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马车是贵族和官员的主要出行工具,象征着身份和地位,①不符合题意;材料“野庐氏(官名)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体现的是国家设置官职对交通道路进行管理,②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全国修建驰道,③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君子(诸侯等贵族)来朝,何锡(赐)予之?”和所学可知,西周在地方推行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诸侯有朝见述职的义务,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下图是敦煌效谷县悬泉置(汉武帝时设立的驿站)遗址出土的一封汉代帛书信件。它是边塞基层官吏“元”写给在悬泉置的好友“子方”的信,其部分内容如下。此信件有助于研究汉代()

①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②私人书信的书法和书风

③印刷术与火药的西传情况④国家对丝绸之路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从材料中子方为元买的物品来看,可以了解当时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①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信件的内容及书法风格来看,可以了解当时私人书信的书法和书风,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印刷术与火药的相关信息,③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在汉武帝在敦煌设置机构进行管辖来看,可知国家对丝绸之路的管理,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律令内容,它们共同反映出此时()

政权(或时期)

律令内容

曹魏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

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

北魏

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礼法结合的立法特色 B.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依据

C.开始尝试“引经注律” D.理学传播深入到社会基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将儒家倡导的礼制和法律规范相结合,通过礼乐制度、礼刑制度、礼法互补等途径,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即强调的是礼法结合的立法特色,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制定的影响,非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依据,排除B项;儒家经义从汉代开始逐渐适用于司法实践中用来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成为指导法律实践的主要依据,非魏晋时期,排除C项;理学产生于宋朝,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以下是宁波天一阁藏《天圣令》中有关唐令的部分内容。它说明唐代()

田令卷第二十一

诸每年课种桑枣树木,以五等分户……有孤老残疾及女户无男丁者不在此限。其桑枣滋茂,仍不得非理斫伐。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拾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盖没官。

诸田为水侵射,不依旧流,新出之地,先给被侵之家。

①按资征税②令的规定比较细致③重视民生④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按资征税是两税法的标准,与材料无关,①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对课种桑枣树木的划分、田宅拾施及卖易的规定、被水侵射田地的补偿来看,唐令的规定比较细致,②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对五等分户的划分及弱势群体的照顾来看,说明当时重视民生,③符合题意;材料“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拾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盖没官”体现的是田宅买卖受到限制,④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为达到“绛帐有执经之讲……知邹鲁之遗风,识父慈子孝之常,习兄友弟恭之懿”的目的,高丽王朝“开置修书院,令诸生抄(宋朝)书史籍而藏之”,设修史机构,掌记时政,“续写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