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桃文化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中国是桃的故乡
①桃,自古就备受我国先民重视。《山海经》作为上古山川地理之书,其中对“桃”就有16处记载,证明在上古时代,我国各地就广泛分布着野生桃。《诗经·园有桃》中说道:“园有桃,其实之肴。”表明自3000年前起,我国先民就意识到桃味道鲜美,并具有经济价值,便在园中人工种植桃树。
②近代中国考古还出土了大量桃文物。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6000—7000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江苏海安青墩以及广西钦州独料等地,均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桃核出土;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发现距今约3000多年的栽培桃的桃核,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2010年云南“昆明桃”的发现,是“桃子起源于中国”有力的化石文物证据,更是将桃的演化史向前推进到距今260万年。
③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桃子产量最大的国家,每年生产1千万吨桃子,占全世界桃产量的一半。北京市平谷区大桃、浙江省奉化区水蜜桃、湖南省炎陵县黄桃等,已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文本二】
无处不在的桃文化
①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多种“打开方式”,被寄予了独特的“桃文化”。
②桃木寓意着吉祥平安。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汉时,刻桃印挂于门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桃木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
③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演变成春联,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后蜀主孟昶曾经令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张逊写完后,蜀主认为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但此时人们依然称之为桃符。后来随着纸的出现和普及,人们便将厚重的桃木板换成了红纸张,到了明代,桃符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
④桃象征长寿。《神农本草经》说:“玉桃,服之长生不死。”两汉以后,桃被赋予了养生长寿的寓意。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捧着硕大的寿桃。直到今天,老人过生日做寿时蒸桃形的馒头,桃尖染成红色,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已成为一种习俗。
【文本三】
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
①桃不仅出现在生活中,更深深扎根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
②《红楼梦》里的名场面“黛玉葬花”中的花就有桃花。让桃花成为林黛玉的花语,是因为曹雪芹深知桃花寄托着中国文人太多悲欢与领悟,重叠着太多文化意象。
③刘禹锡在“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十年后,奉诏回京。在这年春天,他去京郊赏花,写下一首桃花诗。《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貌似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无良权贵,嘲笑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他在《再游玄都观》中写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展现的是中国文人不屈不挠的风骨。
④将中国文人对桃花的偏执带到更理想境地的便是《桃花源记》了。作为亲身从事农耕的士大夫文人陶渊明亲身参加劳动,从中体会到劳作的艰苦,体会到人民的困苦,体会到饥寒的痛苦,于是美好家园桃花源就这样出现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国文人所追求的桃花源,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宜居宜业和美”的乐土。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个文本,全面展示了桃在中国文化中的多重角色和深远影响。文本一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论证了中国作为桃的故乡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分布;文本二则深入探讨了桃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长寿等,展现了桃在民俗中的重要地位;文本三则从文学角度,揭示了桃在中国文人精神世界中的寄托和理想。整体上,文章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叙述,充分展现了桃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丰富内涵,体现了桃不仅是物质存在,更是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11.下列对三个文本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山海经》与《诗经》的记载可看出,早在数千年前,桃就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既有野生分布,又有了人工种植。
B.中国考古出土的大量桃文物,涵盖多个地区且年代久远,为“桃子起源于中国”提供了确凿证据,其中云南“昆明桃”的发现意义重大。
C.桃木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一是源于夸父追日的传说,二是因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桃能厌邪气,自汉代起人们就用其驱邪。
D.《桃花源记》描绘的理想家园,仅是陶渊明逃避现实、隐居生活的个人幻想,与当时社会的人民需求毫无关联。
12.请结合文本一概括中国被称为“桃的故乡”的原因?
13.结合三个文本,请你探究“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答案】
11.D(由材料三第④段“将中国文人对桃花的偏执带到更理想境地的便是《桃花源记》了。作为亲身从事农耕的士大夫文人陶渊明亲身参加劳动,从中体会到劳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春晚机器人.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国潮.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汉字招牌.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红色旅游.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厚德载物.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教育APP.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介休琉璃.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艾青诗学”.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课间5分钟“微改革”.docx
- 中考非连文本阅读:劳动教育.docx
- 小学数学课堂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短期效应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资源动态定价与优化配置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金融科技企业合规性监管政策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信息安全传输中的性能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效果评价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科学智能教育平台用户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