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仁义不施”贾谊杜牧“不爱其民”六国为什么被灭?“咳咳我有话说”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题目解析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即史论。②史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六国论”
情境任务假设你是华夏历史智库的特聘分析师,接到一项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举办古代国家兴衰的现代启示主题论坛,需从《六国论》中提炼治国智慧,撰写一份《从六国破亡看国家生存之道》分析报告,为当代国家生存与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2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3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了解他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爱国之情。教学目标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时人誉之为“王佐才”,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
燕赵齐魏韩秦楚越任务一:情报解密——文言破译
赂秦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获邑思厥暴霜露草芥与嬴洎殆尽当与秦为国者为……之所日削月割lùyìjuépùjièyǔjìdàiwéisàngtǎngshuàixuē读文正音wéi
结构梳理壹第一段引出论题、主论点:弊在赂秦。贰第二段论证第一分论点——赂秦力亏,分析六国破灭直接原因:赂秦导致力亏的结果。叁第三段论证第二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论证不赂者因孤立失去援助而破灭,深入论证不赂者灭亡也是赂的结果。肆第四、五段总结六国灭亡原因,并借古讽今,警告宋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以韩国为例,韩国曾两次贿赂秦国:公元前290年,韩将武遂二百里的地方送与秦国(《韩世家》);公元前263年,韩献垣雍(今河南原阳县西圈城)于秦。而从公元前301年到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韩国13次战败失去土地,例如釐王三年,秦败韩赵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市南)。《秦本纪》载:“(昭襄王)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资源引入
战胜而得数量上对比论证事理上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受贿所得战败而亡贿赂所亡创业之艰割地之易薪不尽地有限欲无厌奉繁侵急火不灭程度上对比论证作者如何论证“赂秦而力亏”这一分论点?论证方法是什么?
康公十三年(前394年)赵败齐于灵丘(《史记·赵世家》);康公三十六年(桓侯五年,前371年)齐在秦、魏攻韩而楚、赵出兵相救之时趁机发兵袭击燕国,夺取了桑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康公三十九年,赵侵齐至长城(《史记·赵世家》、《史记·六国年表》);幽公三年(田侯因齐三年,前354年),齐师与燕在泃水交战,结果齐师败绩。《水经·鲍水注》引《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十六年(按此为逾年法年次,实魏惠成王十七年,即公元前354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幽公十二年,赵攻取齐高唐(《史记·赵世家》)。——李晓杰《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变迁考述》资源引入
燕赵齐魏韩秦楚越任务二:沙盘推演——原因分析
角色扮演,策略分析活动:请化身六国将领,结合文本内容,讲解破灭原因。一、快速浏览文本,明确苏洵把六国分为哪两组。二、分别担任其将领,分析“为国”策略得失。
齐人未尝赂秦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沙盘推演一、快速浏览文本,明确苏洵把六国分为哪两组,可以从文中的那些地方读出?六国赂者不赂者韩国、魏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赂: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义:坚持正义。
沙盘推演二、细读第二段,担任“赂者”将领,推演“为国”策略。1.请你从原文找到文句,说明“为国者”赂秦的原因、结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原因)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短期结果)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长期结果)其一,以金帛代干戈。其二,以虚名换实利。其三,以退为进惑敌。——《六国赂战策》2.针对“赂者”,苏洵的看法如何?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一味妥协得寸进尺
沙盘推演三、细读第三段,担任“不赂者”将领,推演“为国”策略。1.请你从原文找到文句,说明“为国者”不赂秦的表现、结果及灭亡原因。齐燕赵与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