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泉州升华实业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乾隆帝曾颁布谕旨,专论书生气:朕阅奏章,每有“书生不能胜任”及“书气未除”等语。夫读书所以致用,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人不知书,则生心害政,有不可救药者。若州县官果足以当“书生”二字,行宽和惠爱之政,任一邑,则一邑受其福;莅一郡,则一郡蒙其休。朕惟恐人不足当书生之称,安得以书生相戒乎!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王公大臣为朕所倚任,朝夕左右者亦皆书生也。若指迂谬疏庸者为书生,以相诟病,正伊不知书所致,而书岂任其咎哉!
这一段谕旨,乾隆帝意在()。
??A:说明读书明理对行政、处事的意义
??B:说明不读书的危害
??C:指出以“书生气”相诟病者,正在其不知书
??D:希望官员能知书爱民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乾隆帝所写内容讨论的话题为“书生气”,紧接着具体说明乾隆帝在批阅奏章时,总会出现以书生气相诟病的言论,乾隆帝针对此言论分别阐述了读书明理对于处事行政的意义,以及不读书的害处,并说明若州县官为“书生”所能起到的积极意义。后文乾隆帝从自身出发,强调讥讽书生迂腐、嘲笑书呆子气的观念是因为其不知书,文段围绕“书生气”这一话题展开,意在说明“书生气”并非坏事,以“书生气”相诟病的人,正因为他们不懂读书,对应C项。
A、B两项,均偏离文段论述核心话题“书生气”,且两项所涉及内容为解释说明,意在引出以“书生气”相诟病的人不知书的观点,非重点,排除。
D项,“希望官员能知书爱民”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偏离文段核心话题“书生气”,排除。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朕亦一书生——从乾隆帝登基之初的一份上谕谈起》
?
2、当下,使用人脸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有些风险也需要警惕。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上不少商家非法兜售人脸信息数据,还利用“照片活化”工具将人脸照片修改为执行“眨眨眼、张张嘴、点点头”等操作的人脸验证视频。五毛钱一份人脸数据、三十五元一套修改软件,个人身份信息立马唾手可得。
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是:
??A:小心,你的脸正在被滥用!
??B:小心,你的隐私正在被窃取!
??C: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D:“人脸”与“隐私”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选择知识。文段围绕“人脸”进行论述。文段第二句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在享受“人脸识别便利”的同时,有些风险也需要警惕。接着下文举例论证。文段主要内容在第二句。B、C项未提及“人脸”,排除,D项未表达人脸被非法使用这一问题,排除。
故本题选A。
?
3、网络广告以其精准的效果、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倍受青睐;而其虚拟性、信息不对等性也让受众渐渐对其失去信心。国家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涉嫌违法广告的数量为监测广告总量的
上述文字旨在说明()。
??A:网络广告法规不全、监管不力
??B:网络广告违法率比传统媒体高
??C:大众渐渐对网络广告失去信心
??D:网络广告问题凸显,亟需重构规范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开篇点明网络广告的优势,接着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让受众失去信心,
然后通过具体的数据进一步强调网络广告违法率高这一问题,最后通过原因解释来分
析问题。故文段属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重点应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即“健全法规,加强监管”,对应D项。
A、B、C三项:A项“法规不全、监管不力”属于原因表述,B项“违法率比传
统媒体高”、C项“失去信心”均为问题表述,三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
4、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读者的讹误,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现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B: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C: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责任
??D:语言文字不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负重要的责任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是并列结构,需要对并列前后的内容进行全面概括,并列前一个分句意思是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学生、报刊、书籍上,并列后一分句指出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口头上、广播、电视中,由此可以得出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正确答案选择A。
B选项“非纠正不可”原文当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D两项属于无中生有的常识性对策“陷阱”,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F 44-2015 消防头盔 XF 44-2015 消防头盔.pdf
- 2024-2025(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024秋部编新教材).pdf VIP
- T∕CNFIA 135-2022 即食拌饭干制品.docx VIP
- 报关员的年终工作总结.pptx
- 小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VIP
- T/CGCC 26-2018_食品用酒精保鲜剂.pdf VIP
- 工厂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doc VIP
-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pptx VIP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docx VIP
-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