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莫高窟第249窟
中国历史学界对西魏的划分是从535年高欢、宇文泰分裂北魏为东魏、西魏,到公元557年宇文泰灭西魏建北周这一时期。但敦煌有其地方历史的特殊性,这里所指的西魏并非严格按照中原王朝的政权更迭来划分,而实际上是跨越了北魏晚期和西魏时期。期间东阳王元荣于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或稍前出任瓜州刺史,一直到西魏大统年间。许多专家认为这一任命与莫高窟此一时期出现的新风格是息息相关的。现存西魏时期开凿的洞窟共有9个,其中以249、285窟最具有代表性。
莫高窟第249窟开凿于西魏。覆斗顶殿堂窟,西壁开一龛,东壁毁,南、北壁绘千佛,中间绘说法图一铺。窟顶绘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佛教题材。
窟顶西披正中画立于大海中的巨人。一般认为此巨人就是佛教里的阿修罗。《杂譬喻经》记载阿修罗:“身形长大,一切深水无过膝者,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拒山顶,下观忉利天。”因此学界多认为这个立于大海中的巨人就是阿修罗。这就是表现前文中所讲的“四大海水不能过膝”,而他身后的那座高山也就是佛教中的须弥山,表现他“身过须弥”,须弥山上有座巍峨的宫城,则是佛教中帝释天的居处“忉利天宫”。是完全的佛教题材。
窟顶南披画乘着凤辇的仙人、北披画乘着龙车的仙人。一般认为出自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一对主神:东王公,西王母,也有学者认为是帝释天、帝释天妃,还有一种说法是帝释天、梵天。
除了东王公、西王母这二位道教中的主神外,在249窟还画有大量的中国传统神话和道教题材。比如在南、北、西披出现的人首虎身。学者认为这位怪兽表现的是三皇。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频斯同东,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而此窟的北披天皇十三头,南披地皇十一头,东披人皇九头,与记载非常吻合。
此外还有在西披的风、雨、雷、电四神。这四神都是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界崇拜的产物,属于自然神之列。西披图画中的雷公与东汉王充《论衡》中说的“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的记载非常相像。那个手持电钻,砸石发光的可能就是“霹电”。
在洞窟的东、南、北披上还有完全出自中国传统的四位方位神,青龙(东方之神),白虎(西方之神),朱雀(南方之神),玄武(北方之神)。《礼记》云:“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所以正如孔颖所言,“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他们原本都是远古氏族的图腾形象,到后来成为了道教的护卫之神,在洞窟里奔驰腾跃,守护四方。
还有“耳出于顶”,裸体披巾,臂生羽毛,奔腾于空的“羽人”。也就是王充在《论衡》中所讲的“千岁不死,羽化升天”的神仙。通常在汉晋时的墓穴中出现,作为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异引之神。中国式的大力士“乌获”,和“头似鹿,背有翼”的风神“飞廉”。在洞窟的西披中部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头鸟身的形象,有人认为这是千秋鸟,(又名禺强)。在《经律翼相》中讲:“千秋,人面鸟身,生子还害其母,复学得罗汉果。”也有人认为这是雷公的下属“斫木”。因为在《古小说钩沉》辑《古异传》说:“斫木,本是雷公采药使,化为鸟”。
窟顶西披的中、下部有一幅不大的画面。画面二端各有一“四阿式”建筑。里面各坐一人。虽然画面较为简单,而且建筑内的两人也都没有手持拂尘。但是左侧的一人有头光,而右侧则没有。而且两人均是相对而坐。因此有学者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和维摩诘。应该把这幅画面确定为《维摩诘经》中手接妙喜国一节。经文中讲:当舍利佛向佛陀请教“辩才无碍”的维摩诘居士从何而来时,佛答“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此。”接着,佛又应在座大众之请,请维摩诘现妙喜国之无动如来及诸菩萨。于是维摩诘心中念道“吾当不起于座,接妙喜国铁围山川……须弥诸山及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等宫……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段取妙喜世界置于此上。”画面上的阿修罗,立大海中,头顶须弥山,须弥山顶城堡巍巍,以及风雨雷电诸神形象,正是这一段文字的具体表现。
窟顶神灵异兽的下方画有山林野兽的形象,可能是用于表现与顶部的诸神所代表的“天”相对应的“地”和“人间”。整个窟顶形成了一个天上、人间的独立空间感。莫高窟早期洞窟的山林图案多作为故事画中人物活动的背景空间或故事情节的自然间隔,显得“人大于山”,“势如伸臂布指”十分稚拙。这一洞窟的山林图案仍没有摆脱这一模式,但动物画却出现了令人注目的变化。莫高窟已知最早的动物形象是出现在275窟尸毗王本生中鹰和鸽子的形象,但这二个形象依然是作为“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的。而到了西魏时期各种动物形象才开始大量出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在这一时期的洞窟中,几乎都有写实性动物出现。而以249、285窟最为代表。在洞窟顶部下方的山林中,有虎、羊、鹿、野猪、野牛、猕猴……凡是能看到的飞禽走兽形象几乎都表现了出来。这些形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