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助力肺癌精准治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检测,助力肺癌精准治疗

近些年,肿瘤治疗已经从“同症同治”的传统治疗模式转变为“量体裁衣”的精准治疗模式。精准治疗的前提就是基因检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江跃全解释,就好像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位肺癌患者的基因信息都不相同,即便都是肺癌患者,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也有所不同,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

目前,肺癌仍然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约78.1万,死亡病例约62.6万。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也发展迅速,显著改善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状态。临床上,靶向治疗的应用离不开基因检测的指导。然而,动辄几千、上万元的检测费用却让很多肺癌患者和家属踌躇不定。那么,肺癌患者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吗?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江跃全。

江主任: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体内的细胞一直在变化。感染、饮食、环境、衰老均可能导致细胞DNA损伤,引起基因突变。突变累积,特别是与肺癌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肺或支气管上皮细胞就会发生质变,恶化成为肿瘤细胞。因此,肺癌从根本原因上说是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

肺癌的发生与“驱动基因”密切相关。驱动基因概念于2002年由Weinstein首先提出,他指出肿瘤细胞的生成及维持其恶性生物学表型依赖于某个或某些活化癌基因,也称为癌基因成瘾或癌基因依赖。

江主任:既然癌细胞的“超能力”与这些突变的基因密切相关,那么理论上来讲,抑制这些基因的活性就有可能杀死肿瘤细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靶向治疗。

科学研究发现,驱动基因的主导作用越强,靶向治疗的效果就越好。近些年,肺癌精准诊疗的快速发展,与驱动基因的研究进程密不可分,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肺癌患者携带的特定驱动基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的信息,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筛选对应的靶向药物,提高疗效。十多年前,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在靶向治疗问世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近30%。

同时,基因检测结果可提示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加合理地选择化疗药物。

此外,临床中多原发性的肿瘤越来越多,而根据病理结果无法鉴别出是多原发病灶还是转移性病灶,这两种情况下的治疗方案又是不同的,基因检测结果则可以对两者作出区分。可见,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十分必要。

江主任: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又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肺腺癌驱动基因突变的比例最高,达到45%~65%,而肺鳞癌的基因突变为5%~10%。目前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有9大驱动基因,包括EGFR突变基因、ALK突变基因、ROS1融合基因、BRAF突变基因、KRAS突变基因、NTRK突变基因、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基因、HER2突变基因和RET融合基因。

江主任:一般来说,小细胞肺癌患者没有驱动基因突变(靶向治疗没有意义),通常不会在第一时间推荐做基因检测,临床医生可能会考虑选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治疗。

肺腺癌患者因出现基因突变的概率大,并且很多突变也有对应的靶向药物,是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的。比如,针对EGFR基因突变,常用的药物有一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的阿法替尼,三代药物奥西替尼、阿美替尼等;针对ALK突变,常用的药物有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色瑞替尼、艾乐替尼等。

肺鳞癌靶向药物检出率不高,但是对于不吸烟的女性肺鳞癌患者,如果是穿刺获取的小标本,也可以考虑基因检测;对于吸烟的男性肺鳞癌患者,一般则不推荐做基因检测。

此外,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基因检测。因为,此类患者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基因检测对于免疫治疗的指导也有一定的价值。

江主任: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产品分为小panel、大panel。Panel即是基因检测的一种组合,主要区别在于包含基因数量多少。

小panel检测主要针对肺癌常见的、已知的驱动基因套餐,比如包含EGFR、ALK、ROS1的三基因和十基因组合等,具有出结果快(一般3~4天)的特点,但一些少见的位点难以被检出,同时也存在检测敏感性相對比较低的问题;大panel一般检测数百个基因,不分癌种对多数靶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优点是范围大、覆盖全,缺点是检测周期相对比较长(一般在7个工作日以上),价格也相对比较高。

肺癌患者应该根据病情、预计用药方案及自身条件进行综合选择。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可以按照指南的建议只检测常见的突变基因。但如果这些基因没有突变,则要考虑是否是由于其他少见的突变类型导致的,需要做大panel检测,以获得更多有助于治疗的相关信息。

江主任:基因检测的前提是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