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古代的屈原投江以明志,还是近代的戊戌变法志士为救亡图存而献身,爱国主义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然而,爱国主义并非空洞的口号,它需要具体的实践行动来体现。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无数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材料二
材料三
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传承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等形式,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弘扬,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完全相同
B.抗疫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上
C.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D.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为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支持
2.下列对材料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传承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B.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主要途径
C.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可以更广泛地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需要依赖强制性的政策手段
3.材料一中提到“爱国主义需要具体的实践行动来体现”,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6分)
4.阅读材料三,概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两种主要途径,并说明其意义。(7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叙事上,作品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不仅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复杂情感,还通过贾府的兴衰映射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必然崩溃的命运。在人物塑造上,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情不情”性格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也堪称一绝。作品以白描手法为主,辅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品中的诗词歌赋也是一大亮点,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层次感。
材料三
《红楼梦》的深刻思想内涵也值得称道。作品通过对封建社会末期种种社会矛盾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表达了作者对个性解放和人性自由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启蒙意义,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6.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通过贾府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
B.贾宝玉的“情不情”性格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青年一代的觉醒
C.《红楼梦》的叙事方式以白描手法为主
D.《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主
7.材料二中提到的“诗词歌赋”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8.结合材料三,分析《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9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甲】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鞭之士”指地位低下的人
B.“畔”通“叛”,意为背叛
C.“饭疏食”指吃粗粮
D.“得道”指获得道德修养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1.结合【甲】和【乙】的内容,分析孔子和孟子在价值观上的异同。(6分)
(二)古诗词鉴赏(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描绘了壮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浙江省司法考试考试题.docx
- 2016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5.docx
-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 无答案.docx
-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英语 无答案.docx
- 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 无答案.docx
-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暑期第三次返校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
-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含解析.docx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地理(原卷版).docx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生物(解析版).docx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生物(原卷版).docx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数学(解析版).docx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数学 含解析.docx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数学 无答案.docx
-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docx
-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英语无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