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2025高考写作押题范文《义利相生,大道行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古代典籍中对人间世相的刻画。针对当时的社会乱象,墨子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义利相生,大道行焉》
千百年来,义利之辩如同一条奔涌的河流,激荡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河床。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墨子奔走列国疾呼“兼相爱,交相利”,先贤们用智慧之光照亮了人类在义利之间的迷途,也启示今天的我们:唯有让义与利相生相济,方能在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与国家治理中走出康庄大道。
于个人,以义为锚,方能在利海中不迷失方向。儒家将“义”视为立身之本,孔子言“君子喻于义”,并非否定人对利益的追求,而是警惕人性在欲望中沉沦。明清思想家王夫之曾以船为喻:“利如流水,义似船舵,无舵之舟必覆于波涛。”这种智慧在今日依然振聋发聩。当网络主播为流量突破道德底线,当学术研究者为名利篡改实验数据,当青年人被消费主义裹挟沦为“月光族”,这些迷失本质上都是义利天平的倾覆。反观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在黄沙漫卷中守护莫高窟五十余载,用一生诠释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坚守。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攫取多少利益,而在于将逐利之行约束在道德堤坝之内。
于企业,义利共生,才能铸就穿越周期的生命力。春秋时期,商人弦高以十二头牛智退秦军,保家卫国不计得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创设“胡庆余堂”,以“戒欺”训诫立于店堂。这些商业传奇揭示着中华商道的精髓:真正的商业智慧从不是零和博弈。反观现代资本市场,某些企业为短期利益制造财务造假、排放污染、压榨员工,最终无不付出惨痛代价。而华为坚持将每年10%以上收入投入研发,比亚迪用技术突破打破西方专利壁垒,它们印证了墨家“义,利也”的深刻洞见——当企业将发展融入时代需求,以科技向善、绿色转型、员工关怀构筑“义”的根基,反而能收获更持久的“利”。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企业的本质是为社会解决问题”,这种义利共生的格局,正是企业抵御风险、基业长青的密码。
于国家,执义利之衡,方能绘就文明进步的图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皆以利益驱动焕发国力;但秦统一后“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终致二世而亡。这印证了韩非子“徒利不足以治国”的警示。回望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之路,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战略推进,从追求GDP增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正是对义利关系的动态平衡。在国际舞台上,“一带一路”倡议摒弃殖民掠夺旧思维,以共商共建共享书写新型全球化篇章;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世界供应疫苗,彰显“天下一家”的文明胸怀。这些实践都在回答墨子两千年前的叩问:唯有超越“交相恶”的丛林法则,以兼爱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我们会发现:那些将义利对立者,终被时代浪潮吞没;而让义利相生者,却在文明星空中永驻。从个人到企业再到国家,每一次对义利关系的抉择,都是对人性、对文明成色的考验。当我们将道德律令镌刻于心,让利益追求行走在义的轨道上,便能在个体与集体、当下与未来之间架起桥梁,让古老的中国智慧焕发现代生机。这或许就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终极启示:义利本非陌路,循大道而行,自能抵达至善之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