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采暖季水溶性无机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pdf

哈尔滨市采暖季水溶性无机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区域性复合型灰霾污染的关键物种,水溶性

无机离子(WSII)作为其中核心化学组分,对人体健康、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均有显著影响。哈尔滨市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加上高

强度人为源排放,使其呈现独特的严寒城市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本研究以PM2.5

的离线采样数据为基础,结合研究期间的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要素数据,从基本

特征、特性分析和来源解析等方面,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以及

哈尔滨市采暖季中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展开多方位研究,为严寒城市采暖季中

的区域性灰霾污染治理和环境空气质量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了2018~2019年哈尔滨市采暖季PM2.5中的6

-2-+-+2+

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O3、SO4、NH4、Cl、K、Ca)。研究期间WSII的平

3

均浓度为19.61±16.64μg/m,约占PM2.5的32.48%,且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

而升高。受到气象因素和气态污染物的多重影响,WSII在低温、高湿和低风速

的气象条件以及高浓度气态污染物积聚的大气环境中更容易生成并积累,使得

大气复合污染加重并影响重污染天气的形成。二次离子(SNA)是WSII中最重

要的离子组分,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污染时期中的占比都接近80%,且在各时

期中都以NHNO和(NH)SO的形态结合存在。SNA主要来自于气态前体物

43424

的二次转化,转化程度可通过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进行判断。

研究期间的SOR(0.094)和NOR(0.087)均小于临界值0.1,则大气中的SO2

和NO2向颗粒态SO42-和NO3-转化的程度都较低,但随着大气污染程度的加深,

SOR和NOR不断增大,二次转化程度也逐渐增强。SNA还是构成PM2.5酸度

的重要组分,通过阴、阳离子当量比值(CE/AE),可知哈尔滨市采暖季中的PM2.5

整体呈碱性,且其碱性程度在不同季节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这主要与

春季的生物质燃烧排放较多有关。

本研究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采暖季PM2.5中WSII的主要来源进行

探究。首先,通过PM2.5/SO2和NO3-/SO42-的比值分析,发现哈尔滨市采暖季中

的生物质燃烧排放和移动源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均较高,且其都随着污染程

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其次,研究期间的大部分气团轨迹都来自于西北方向,

其中发源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气团轨迹,在不同典型污染事件中对应的PM2.5

浓度差距较大,这主要与区域污染传输过程中的天气条件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有

关。再次,根据研究期间WSII之间的相关性情况,可知SNA之间的相关性最

-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高,同源性最强。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WSII的来源解析,确定

了哈尔滨市采暖季中WSII的主要污染源为二次源、燃烧源和扬尘源。因此,本

研究建议,制定与主要污染源对应的能源结构调整和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来缓

解哈尔滨市采暖季中的大气复合污染,并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和区域协同控制来

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形成。

关键词: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重污染天气;采暖季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tmosphericfineparticulatematter(PM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拥有快乐的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