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法规与伦理(第二版)课件:传媒与名誉权.pptx

传媒法规与伦理(第二版)课件:传媒与名誉权.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名誉权《民法典》1024

u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u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u无中生有

u无事生非

u捏造、歪曲事实;

三、名誉权的限制《民法典》1025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四、合理核实义务的认定因素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五、刑法中的罪名(246条);

u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u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四、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

?3、;

其他法律;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民事责任的承担《民法典》995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