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颐和园知识介绍
演讲人:
日期:
06
颐和园的旅游与保护
目录
01
颐和园概述
02
颐和园的建筑与布局
03
颐和园的设计与艺术
04
颐和园的历史变迁
05
颐和园的文化价值
01
颐和园概述
乾隆时期
初为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孝圣宪皇后而修建的清漪园,是皇家园林。
咸丰年间
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时期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作为皇家避暑和度假胜地。
近代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
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西北郊,距城区约15公里,地处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毗邻景区
交通便利
与圆明园毗邻,是著名的文化景区。
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以到达颐和园,如地铁、公交等。
1
2
3
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基础,融合了江南园林的设计风格,形成独特的山水景观。
山水景观
文化传承
颐和园内的建筑、文物、艺术品等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园林,是皇帝游玩、避暑、处理政务的地方。
建设目的
02
颐和园的建筑与布局
湖面广阔,面积约为220公顷,约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主要来自玉泉山脉,水质清澈,被誉为“皇家园林中的明珠”。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是颐和园的主要景观之一,也是游客游览的重要区域。
昆明湖原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湖泊,历史上曾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风貌。
昆明湖
昆明湖面积
昆明湖的水源
昆明湖的景色
昆明湖的历史
万寿山的高度
海拔109米,是颐和园的制高点,为燕山余脉的一部分。
万寿山的景观
山上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是颐和园的重要景观之一。
万寿山的建筑
山上有多座古建筑和寺庙,如排云殿、佛香阁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万寿山的植被
山上植被茂盛,种类繁多,是北京市内难得的自然生态资源。
万寿山
主要建筑群
佛香阁
位于万寿山前山台基上,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供奉有铜铸毗卢遮那佛。
长廊
全长728米,共绘有14000余幅彩画,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长的画廊之一。
排云殿
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是颐和园中最为宏大的建筑群之一,曾是清朝皇帝举行朝贺和庆典的场所。
十七孔桥
横跨昆明湖,连接湖东岸的廓如亭和湖中的南湖岛,是颐和园中最大的石桥。
03
颐和园的设计与艺术
江南园林设计手法
山水布局
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通过山水相依、曲折蜿蜒的布局形式,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
借景手法
庭院设计
运用借景手法,将园外远山之景融入园中,扩大园林空间感,如“借西山之景入园”等。
园内庭院错落有致,空间层次丰富,通过假山、池水、植物等元素的巧妙搭配,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1
2
3
规模宏大
园内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建筑的雄浑,形成了独特的皇家园林风格。
建筑风格
皇家元素
园内装饰豪华,陈设珍贵文物,彰显皇家气派,如铜龙、凤纹等皇家象征元素的运用。
颐和园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雄伟气派。
皇家园林特色
艺术与文化的融合
诗词歌赋
园内多处景点以诗词歌赋为灵感,通过石刻、匾额等形式展现,增加了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书画艺术
园内建筑、山石、花木等皆成为书画艺术的载体,展示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民俗活动
园内曾举办过各种民俗活动,如龙舟赛、赏花灯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04
颐和园的历史变迁
园林初创
清漪园作为皇家园林,最初是由乾隆皇帝修建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清漪园时期
园林布局
清漪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仿照江南园林风格,布局精美,独具匠心。
园林特色
清漪园内的建筑、山石、水池、花木等,都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乾隆时期的改建
扩建工程
乾隆皇帝对清漪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使园林更加壮观。
03
02
01
建筑风格
乾隆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髓,同时也保留了皇家园林的庄重和大气。
文化内涵
乾隆皇帝在园林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颐和园成为了一个集园林、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咸丰十年,清漪园在战争中被毁,大量建筑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的影响
破坏严重
在同治年间,清政府开始重建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成为了清朝皇家的避暑山庄。
重建过程
尽管历经沧桑,但颐和园依然保持着皇家园林的风貌,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园林现状
05
颐和园的文化价值
皇家园林博物馆
皇家园林风格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集皇家园林之大成,展现了清朝皇家园林的豪华与精致。
皇家园林体系
皇家园林艺术
颐和园的建筑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都体现了皇家园林的独特体系,具有极高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