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中医急救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急救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哪味药常用于回阳救逆?()

A.人参B.附子C.黄芪D.当归

2.中风闭证的主要治法是?()

A.益气回阳B.开窍醒神C.养血通络D.平肝潜阳

3.治疗高热惊厥的常用穴位是?()

A.足三里B.涌泉C.合谷D.太冲

4.中医急救中,用于止呕的要穴是?()

A.内关B.外关C.神门D.大陵

5.以下哪种情况不宜用催吐法急救?()

A.误食毒物不久B.昏迷C.清醒且无禁忌D.食物中毒

6.厥证的主要病机是?()

A.气血逆乱B.痰热内扰C.气滞血瘀D.阴阳失调

7.治疗中暑常用的中成药是?()

A.藿香正气水B.牛黄解毒片C.银翘解毒丸D.归脾丸

8.中医认为,大出血时首先应?()

A.补血B.止血C.补气D.活血化瘀

9.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肢体抽搐,多为?()

A.痫病B.中风C.厥证D.眩晕

10.用于治疗急性腹痛的穴位是?()

A.中脘B.关元C.气海D.天枢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急救中常用的开窍药有()

A.冰片B.苏合香C.石菖蒲D.麝香

2.以下属于中医急救原则的有()

A.先救急B.标本兼顾C.辨证论治D.三因制宜

3.中风的常见诱发因素有()

A.情志过激B.劳累过度C.饮食不节D.外感风邪

4.治疗晕厥可选用的穴位有()

A.人中B.百会C.十宣D.涌泉

5.中医治疗高热的方法有()

A.针刺放血B.中药灌肠C.推拿D.艾灸

6.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有()

A.半边莲B.七叶一枝花C.白花蛇舌草D.马齿苋

7.属于中医急救外治法的有()

A.热敷B.冷敷C.吹鼻D.灌肠

8.小儿惊风的常见病因有()

A.外感风热B.痰热内扰C.惊恐伤神D.脾胃虚弱

9.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可选用的穴位有()

A.少商B.商阳C.列缺D.照海

10.以下哪些情况适合用针灸急救()

A.落枕B.牙痛C.急性腰扭伤D.中暑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医急救只能用于慢性病的调理,不能处理急性病症。()

2.针刺疗法在中医急救中应用广泛,所有穴位都可用于急救。()

3.中暑患者应尽快置于高温环境中,以促进恢复。()

4.对于中毒患者,无论何种毒物都可立即催吐。()

5.中医认为,气血充足则不易发生厥证。()

6.艾灸主要用于虚寒病症的急救,不适合实热证。()

7.小儿惊风时,应大力摇晃患儿使其苏醒。()

8.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应尽早进行推拿治疗。()

9.治疗急性腹痛时,可单用足三里穴。()

10.中医急救方法简单,不需要专业知识即可操作。()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中医急救中针刺疗法的选穴原则。

答:根据病症部位、经络循行选穴,如头面病选头部及相关经络穴位;据脏腑辨证选相应脏腑经络穴位;还依据气血、阴阳等理论选穴,如气血虚选补气养血穴位。

2.列举两种中医治疗昏厥的常用方法。

答:一是针刺人中、百会、十宣等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醒脑开窍;二是用苏合香丸等开窍醒神的中成药,研末后温水送服或鼻饲,促使患者苏醒。

3.简述中医对食物中毒的急救思路。

答:先尽快排出毒物,如无禁忌可催吐、导泻;再根据毒物性质和患者症状辨证论治,选用解毒中药,如绿豆、甘草等;还可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缓解不适。

4.简述中医如何判断中风患者的闭证与脱证。

答:闭证多表现为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实证、热证表现;脱证则见目合口张、手撒肢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虚证、寒证表现。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中医急救在现代急救医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答:优势在于方法多样,如针灸、推拿、中药等,可就地取材,副作用小。不足在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部分急救技术对操作者要求高,且现代研究相对滞后,认可度有待提高。

2.谈谈中医急救中如何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答:先辨病明确病症类型,如中风、厥证等。再辨证分析病因病机,如属气血亏虚、痰瘀阻络等。将二者结合,针对具体病、证制定

文档评论(0)

千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新资料更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