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指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局部或其他器官病变的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起病急等特点。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第二节麻疹病毒第三节腮腺炎病毒第四节风疹病毒第五节冠状病毒2025/6/71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结构核蛋白(NP)单股负链RNA核心包膜内层
(基质(M)蛋白)包膜外层
(脂质双层)神经氨酸酶
(NA)血凝素
(HA)RNA多聚酶2025/6/72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一、生物学特性(二)分型与变异核蛋白(NP)与M蛋白较稳定,具型特异性,据此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及NA最易发生抗原性变异,据此又可分为若干亚型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与流行年代亚型名称亚甲型亚洲甲型香港甲型香港甲型
与新甲型抗原结构Hsw1N1H1N1H2N2H3N2H1N1H3N2流行年代191819471957196819772025/6/73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一、生物学特性(二)分型与变异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是一个连续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基因自发突变所引起的变异,其幅度小,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仅引起中小型流行——称抗原漂移。
因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其幅度大,H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20%-50%,属质变,因人群对新亚型缺乏免疫力而多发生大流行——称抗原转换。(三)培养特性:可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和犬肾细胞或猴肾培养。(四)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56℃30min即被灭活;在0-4℃能存活数周。对干燥、紫外线、甲醛、乙醚、乳酸敏感。2025/6/74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流感病毒
经飞沫传播侵犯呼吸道
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纤毛丧失,空胞变性、脱落,充血水肿;毒素样物质入血。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畏寒、肌痛、乏力、鼻塞、流涕等症。
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2025/6/75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三、微生物学检查在流感爆发流行时,根据典型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分型。常用病毒分离培养和免疫方法。四、防治原则通风换气
空气消毒及时隔离
治疗患者免疫接种
防止流行药物治疗
防菌感染2025/6/76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麻疹病毒一、生物学特性麻疹病毒(measlesvirus)为单股负链RNA型、有包膜的球形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包膜剌突的血凝素与吸附宿主细胞有关、融合因子(F蛋白)可促进宿主细胞膜与病毒、细胞与细胞间的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病毒在受染细胞核和胞浆内可形成
嗜酸性包涵体。
病毒对热、紫外线、乙醚
等均敏感。
病毒型别单一。麻疹病毒电镜照片2025/6/77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麻疹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本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人是其自然
宿主。好发于6月龄-5岁儿童。出疹期患儿
为传染源。冬春季发病率最高。
病毒由鼻咽或眼分泌物排出,经飞沫
或污染物品传播,在呼吸道、眼结膜上皮
细胞内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柯氏斑为早
期诊断依据之一。病毒经淋巴组织或单核
细胞系统进一步增殖后,再次入血,引起
全身皮疹。无并发症可自愈。
病后可获终身免疫。6个月以内婴儿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2025/6/78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麻疹病毒三、防治原则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月龄
初种,7岁时必须再次进行免疫。
对接触过麻疹的易感者,使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作紧急预防处理,以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和并发症。2025/6/79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三节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mumpsvirus)属副粘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球形,包膜上有血凝素和融合因子剌突。多核巨细胞病变不明显。
本病型别单一,人是唯一宿主,
经飞沫或污染物品在人与人之间传
播,学龄前儿童易感,好发于冬春
季节。腮腺炎病毒电镜照片2025/6/710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
第三节腮腺炎病毒本病毒侵犯呼吸道上皮细胞和面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入血,经血流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
临床表现:腮腺肿大、疼痛、发热、乏力、肌痛等。
可引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