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任务9+认识国家:日本.pptx

2025年九年级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任务9+认识国家:日本.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九年级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任务9认识国家:日本汇报人:2025-06-07

目录经济与产业060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与备考04人文地理特点05自然地理特征03日本地理概况01

日本地理概况01

岛国特征显著:四大主岛+6800小岛构成,海岸线曲折率全球前列,造就发达的港口经济。板块活动影响: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富士山为活火山,全国地震频发率达日均4次。气候双重性:冬季日本海侧成世界降雪极值区,太平洋侧则呈现晴冷特征。城市极化现象:东京都市圈聚集1/3人口,大阪、名古屋都市圈形成三极发展格局。资源进口依赖:煤炭进口率98%、铁矿石99%,但地热资源储量居全球第三位。渔业优势突出:北海道渔场占全国捕获量40%,暖寒流交汇形成天然饵料场。地理特征主要数据/描述典型代表或影响领土构成四大主岛+6800小岛本州岛占全国面积61%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多台风,冬季日本海侧暴雪地形分布山地丘陵占75%关东平原为最大耕作区行政区划1都1道2府43县东京都人口占全国28%自然资源硫磺矿储量居世界前列石油90%依赖进口渔场资源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

气候特征与自然带分布季风气候主导降水时空差异垂直自然带自然灾害关联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雪),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受黑潮暖流和千岛寒流影响显著。年降水量普遍超1000毫米,太平洋侧夏季多雨(梅雨、台风),日本海侧冬季多雪(豪雪地带如新潟)。从海岸到山地依次分布常绿阔叶林(南部)、落叶阔叶林(中部)、针叶林(北部及高山),富士山可见完整垂直带谱。台风、暴雨易引发洪涝,冬季暴雪影响交通,火山喷发(如樱岛火山)与地震(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频发。

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与俄罗斯(北方四岛争议)、韩国(对马海峡)、中国(东海及钓鱼岛争议)、菲律宾(吕宋海峡)隔海相望。环海国家津轻海峡(连接日本海与太平洋)、朝鲜海峡(日韩交通咽喉)、宫古海峡(中国海军进出太平洋通道)。海峡要道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丰富(如北海道渔场),依赖海上运输(90%能源进口依赖海运)。海洋权益010302邻国与海域关系依赖美国安保条约,同时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海洋划界问题复杂(如东海油气田开发争议)。地缘政治04

自然地理特征02

地形地貌与地质活动01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日本国土约75%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且集中于沿海,如关东平原。这种地形导致耕地有限,但促进了梯田农业和森林资源开发。02板块交界带的地质活动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形成富士山等火山群,同时孕育了丰富的地热资源。

年均千次有感地震,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9.0级)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减灾措施包括建筑抗震设计、全民防灾演练。海岸线长且临深海沟,地震易触发海啸。建立预警系统和防波堤是关键应对手段。日本因特殊地质条件成为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区,需重点掌握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地震频发全国有110座活火山,如樱岛火山常年喷发。火山灰影响航空,但火山温泉助推旅游业。火山活动海啸威胁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海啸)

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矿产资源匮乏:煤炭、石油依赖进口,仅少量铜、锌矿分布于本州岛北部。森林与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7%,北海道渔场因寒暖流交汇成为世界级渔场。资源分布特点能源多元化:发展核电(占能源结构30%)、太阳能,并进口液化天然气弥补缺口。循环经济实践:通过《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法》,实现废弃物分类回收率超80%。资源利用策略

人文地理特点03

人口高度集中于关东地区:关东地方(含东京都、神奈川等)人口达4203.5万,占全国比例34.7%,体现超级城市群效应。东京都人口密度畸高:东京都以0.6%的国土面积(2102km2)承载11.5%全国人口(1392万),密度达6621人/km2,远超其他地区。老龄化与人口萎缩并存:全国日本人数量降至12119.3万(2023年),较2008年峰值减少4.7%,北海道等偏远地区人口不足全国4.2%(504万),反映少子化加剧区域失衡。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进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双重文化符号并存建筑风格的创新融合节庆活动的现代转型日本既保留茶道、能剧、和服等传统文化,又发展出动漫、电子游戏等现代流行文化,形成独特和洋折衷现象,如京都的千年古寺与涩谷的数码广告屏形成鲜明对比。传统祭典(如祇园祭)融入灯光秀等现代元素,形成吸引游客的文化IP;同时现代文化现象(如秋叶原宅文化)也被赋予仪式感,形成新型文化认同。安藤忠雄等建筑师将枯山水理念融入现代混凝土建筑,东京国立新美术馆等作品体现负建筑哲学,实现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的统一。

首都与主要城市功能东京——全球综合枢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

文档评论(0)

nln1993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