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用“乌梅丸”的临床经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运用“乌梅丸”的临床经验

乌梅丸是《伤寒论》收载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等的重要经典方,以其缓肝调中、清上温下功效而受到后世医家重视。特别是时代发展的当下,过敏性疾病多见,许多医家以乌梅丸为主治之,效果较好,而且积累了丰富临证经验。著名老中医**教授,在应用乌梅丸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以之用于治疗呕吐、久泻,都取得很好效果,值得借鉴。

▲**(1922-2019)男,河北乐亭人,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中医肾病专家,首届“**师”之一,历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内科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技术顾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出版《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临证经验荟要》《**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8部。

《伤寒论》乌梅丸除治蛔厥外,又主久利,笔者根据乌梅丸组方配伍之特点,治疗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久利(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颇为有效,兹录两案如下:

一、呕吐(神经性呕吐)

张某,女,51岁;口渴多饮,水入即吐三个月。确诊为神经性呕吐,经用和胃镇呕降逆之剂均无效。

体质消瘦,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胸部灼热,遂之即呕吐,长期不进饮食,所吐出皆痰涎黏液,伴有恶寒,手足厥冷等症,脉象沉弱,舌苔白腻,血红蛋白8克。

综合脉证分析,当属足厥阴肝经证。《伤寒论》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内经》谓“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

少阳者肝中所寄相火也,肝中寄有相火,相火亢奋夹肝气上冲,足以消渴,气上撞胸,胸中疼而且热。肝经疏泄失常,气上冲逆足以呕吐不止。肝与肾脂膜相连,肾阳衰微则厥逆恶寒。

综合本案为肝热肾寒、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证,宜乌梅丸原方变汤剂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药用:乌梅20克,细辛5克,桂枝15克,人参15克,附子片10克,川椒10克,干姜10克,川连10克,黄柏10克,当归15克,半夏15克。

初服1剂,头次药皆吐出,两次药后未吐,仍自觉气上冲但力已弱,连续服药5剂,气不冲亦未出现呕吐,能进少量饮食,精神略振,手足转温,仍小有恶寒,唯痰多咳即恶心、头痛、胃脘不适,脉沉弱,舌苔白尖赤。

此相火见敛肝气平,肾阳渐复、脾胃得和,已见效,继以上方加瓜蒌仁15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连进上方4剂,呕吐消失,手足已温,能进适量饮食,痰减少、胃脘舒,精神转佳,脉象沉中带有缓象,舌苔薄白,继续调治而愈。

通过历代医家不断实践,拓宽了乌梅丸应用范围。本方组成以乌梅为君,与连柏椒姜桂附合用,酸敛辛散苦降并调,其功用为抑肝清热,温助脾肾之阳以驱寒,寒热平调故能收效。

张锡纯谓:“厥阴病多呕吐者,因其疏泄之力外无所泻,遂至蓄极而上冲胃口,此多呕吐之所以然也。”

乌梅丸抑肝实乃调和肝之疏泄使其条达复于常,自不致蓄极而上冲;和脾胃温肾则用苦以降之,辛以温之,酸敛,辛开,苦降熔于一炉,配伍之妙令人叹服。

二、久泻(过敏性结肠炎)

王某,男,15岁。泄泻两年余。经检查无器质性改变,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

脐腹部隐痛绵绵无休止,下泻黏液便,日4~5次,有时7~8次。腹胀,食欲不佳,体质消瘦,倦怠乏力,面色白、口干不思饮,舌边红苔白腻,脉象左右弦缓无力,

辨证为肝胃热,脾肾虚寒,寒热错杂证,宜乌梅丸加味主治。

药用:乌梅20克,细辛50克,(此疑错,考察多篇原文都如此,谨慎看待)桂枝15克,附子片10克,川椒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广木香7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川朴10克,白术15克。

初服2剂、大便由黏液变溏、日泻7~8次,病孩家属恐惧,认为大便次数增多,恐药不对症,故来询问。但病孩泻后腹部舒适,疼痛减轻,此寒热郁结得化而下行,告以无妨可继续服药。3剂后腹已不痛,日大便1~2次,继以此方化裁,连服10剂,大便日1次,不溏无黏液,已恢复正常而愈。

本案腹痛、胀满、泄泻两年余,历经治疗或补或消皆未取效,余辨证根据其腹痛胀泻下溏而夹黏液,舌边红苔白腻,脉象弦等,定为肝胃热,脾虚不运、肾阳虚微、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用乌梅丸化裁,抑肝清胃温脾助肾阳,温清并用故能治愈。

笔者用乌梅丸化裁治疗久泻甚多,大多有效,其辨证标准在于寒热夹杂证候,如下泻夹有黏液、舌质红苔白腻为肝胃温热,腹痛胀满则属脾胃虚寒。方中药物皆从脏腑入手,如乌梅、白芍平肝抑肝,连柏苦寒清胃和胃,干姜、附子、桂枝等温脾肾之阳,参、术健脾以助运化,合之以治肝脾不和、上热下寒之久泻利。

乌梅丸配伍用酸辛与苦降,辛开与温补,相辅相成以治寒热错杂之证。仲景对病机错综之证,必用错综之药,有针对性治疗而取效。今人每以经方药简著称,实际仲景用药不以单纯以简为目的,而是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放射医学技术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2月24日上传了放射医学技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