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终极押题(范文15篇).docx

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终极押题(范文15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押题——

传统文化类

01

少年拾趣

每逢家乡过年,我走过小巷,经临门窗,总能闻到风卷起的柏叶香。——题记

我们姊妹四个随外婆坐在老房子的小木凳上,对着翠绿的柏枝发难。外婆见状,戴上眼镜笑笑,用纯正的山西口音唤道:“坐到这旮,我来给你们几个示范。”

外婆是糊柏叶的高手,只见她用一只满布皱纹的手提起柏枝,浊黄的眼珠微微转动,锁定其中标致的一根,另一只手捏住根部,手腕有节奏地转动几下,柏枝就乖巧地从主干脱落,掉进外婆的手里。又见她拈起一片红纸条,食指、中指一转,就听“嚓”“哗”两声,红纸就缠在了柏枝腰上,与青翠的叶子交辉,一气呵成。

我们也跃跃欲试,依葫芦画瓢。我挑出一根柏枝,翻动柔软的叶子,从中寻找合适的小枝。找到了心仪的一枝,我惊喜地抓住它,手心却传来一阵剧痛——柏枝上有刺!外婆赶忙趿着拖鞋走来托起我的手,姊妹们也扑过来叽叽喳喳地询问。我心里一暖,外婆也说:“机灵着点,柏叶的枝上有刺。”我忙说没事,便继续手上的动作,没想到柏枝格外坚韧,我左扯、右拉、上提、下拽,才破开一道小口。我将它一点点撕下,裹上红纸,完成!柏枝的清香透满房间,我心里亦被初次尝试糊柏叶的乐趣所填满。?

走出院门,我们给塬上的每户人家赠送一根柏枝,传递一份祝福。叩响红铁门,里面总有几张笑脸随着嘎吱声欣然绽放。乡亲们收下柏枝,拿出新收获的土特产热情地往我怀里堆,并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大红包,等着我来接。明媚的阳光洒在乡人们的身上,照亮每个人的胸膛,一句句家常的对话,一声声隔着院墙的“下次再来”,透着浓浓的乡味、情味。

走在黄土坡上,家家户户的门前、窗旁都摞着一根糊过的柏叶、一根木条和一块煤炭,寄托着乡人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煤炭增产的质朴愿望。

糊柏叶,拾传统乡俗的乐趣和家人团圆的情趣;赠柏叶,拾拜访乡人的乐趣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情趣。

少年回乡,于平常中拾得情,拾得趣。

02

我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最耀眼的明珠。它们久经打磨而更加韵味悠长。行走在过去和现在,我从地上拾起一颗美丽的珍宝——诗词。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妈妈的影响下接触了唐诗。它们比儿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乐更加婉转动听。手捧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欢指尖划过书页上带有淡淡墨香的诗句,喜欢从唇间轻轻吟出两句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与诗词的缘分,大概就是那时结下的。

现在,我仍然喜欢诗词,那份最初的,纯粹的爱。学业压力渐渐增大,我读诗、写诗的时间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味我与它一起的时光。

独坐床边,拿起一本诗词翻阅。比起诗,我更喜欢词,因为律诗虽然工整,但总给我一种束缚感,而且相似的句式与词相比,略显乏味。特别喜欢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婉转柔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丝万缕的愁绪。“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字就倾尽心头所有的愁,“载不动,许多愁”,愁重舟轻,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这痛苦该多大,哀愁该多深啊!李清照的词多是伤感的,这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她国破家亡的悲伤,通过哀婉凄苦的诗句直抵人心。多数时候,我读诗并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像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唐诗,我最喜欢的一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然后来得知作者的人品与诗句不符不免失望,但对诗本身仍十分喜爱。二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诗句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感动与震撼,又难以言表。或许我与诗词就是这样,一切尽在不言中,心灵的感触胜过了千言万语。

诗词,是无比美丽动人的,它是一种情感的美丽载体。把它传承下去,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而是学会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内心的情感。我有时有了灵感,便常常写些诗保留下来。往后再看时,回味无穷。我们都应传承这种美好的文化,让它们永久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03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端午)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一直以来,我对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文化没有理解,认为那是老一辈人才感兴趣的东西。直到那年端午,在我心中埋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那年端午,外婆坐在木椅上,认真地包着粽子。我却感到不解,觉得自己包粽子费时又费力,便劝说外婆买点吃吃算了。谁知,外婆她笑着对我说:“这传统的手艺啊,你要学,要会,可不能让它在你们这一代手中消失了。”看着外婆,惊讶于绿叶和白米在她手中的无穷变幻。于是,孩子的好奇心被那新鲜事勾了去。但是,要包好粽子,必须得下点功夫。

我开始注视外婆包粽子的动作。只见在她手中,绿叶,白米,红枣,霎时变成了一个精巧的粽子。她见我看得入迷,便叫我来试试。我却怕包不好,闹了笑话。外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随手拿起身旁的粽叶,点点头,示意让我跟着她一起做。首先,将粽叶重叠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