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选修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种群与群落

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

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

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例如,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

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

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3.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

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5.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

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6.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是常用

的取样方法。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常见的有①数学公式,优点是科学、准确;②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3.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形成的原因(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

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用数学公式表示N=N×λ。t

t0

各字母的含义分别是:λ: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N: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t

N: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0

4.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其大小与环境条

件有关。

5.“S”形曲线形成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

增加。

6.在“S”形曲线中捕鱼的最佳时期是大于K/2,(捕捞后剩余K/2),原因是K/2时种群数量

增长速率最大。

7.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

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考点三群落的结构

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原始合作: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

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5.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

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

植物利用。

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翠鸟捕鱼。

寄生:指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

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6.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7.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

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

8.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

分层现象。

9.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四群落的主要类型

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

林等类型。

2.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

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3.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

文档评论(0)

一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