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docVIP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70分

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分钟收取答题卡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检察机关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效能,还要密切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让群众的犯罪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消失殆尽”。

(2)各车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像花自己家的钱一样珍惜费用,反复考量,,开展了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的降本增效活动。

(3)市地震局副调研员对此次演练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强调指出: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强化措施,。

A.深恶痛绝斤斤计较防患未然

B.疾恶如仇锱铢必较防微杜渐

C.深恶痛绝锱铢必较防患未然

D.疾恶如仇斤斤计较防微杜渐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分明怨恨曲中论

3、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日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留言:某报社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很乐意。

C.启事: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联系后勤组王子健。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5、下面对文中的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B.榭,①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木屋。多为游观憩息之所。②古代的讲武堂。③藏乐器之所。

C.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州”。州,和郡、县相同。

D.奉化军,五代后唐同光元年设立,治清苑县,天成三年升奉化军为泰州,仍治清苑。后周显德六年废。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物换星移”的时候。

②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③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海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襄都区知海钢琴谱翻译服务部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502MABQPRQ2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