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幸福增收基地”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幸福增收基地服务规范》
一、标准制定项目背景
(一)“幸福增收基地”的相关政策
“幸福增收基地”是由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主导,依托慈善基地、
残疾人之家、共富工坊、种植园、产业园、农事服务中心等载体建立
的帮扶实体化平台,主要面向有劳动意愿的困难家庭(对象)以及低
收入群体,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生产指导等帮扶服务,实现就
业、增能、增收,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浙江省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的建设,旨在通
过整合资源、协同合作,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弱势
群体的经济增收和生活品质。浙江省民政厅印发《推进民政事业高质
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行动方案指
出要探索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新时代慈善事业制度,实现救助与慈善
有效衔接、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救助与乡村治理融合。
202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
策(2025年版)》的通知,围绕“优布局、提质量、守底线”目标,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
配置机制,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在此背景下,《幸福
增收基地服务规范》的制定成为落实政策的关键抓手。
(二)杭州市“幸福增收基地”现状
2024年,杭州市政府积极响应省级政策,正式启动“帮一帮”服
务类社会救助助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旨在进一步激发多方主体参与
救助帮扶,合力共筑“弱有众扶”民生保障网,推动社会救助服务联
1
合体的建设。杭州市通过推广萧山特色的“幸福增收基地”模式,已
经在手工业类、种植业类、养殖业类、电商业类、服务业类、培训教
育类、农事服务类等领域打造了72个“幸福增收基地”,帮助实现
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弱势群体提供长期稳
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增收机会。
萧山区积极响应集聚发展动能,聚焦精准帮扶,合力共筑“弱有
众扶”民生保障网的要求,通过打造具有萧山特色的“幸福增收基地”,
有效推动救助与慈善的有效融合发展。萧山区已经在手工业、电商业、
种植(养殖)业、农事服务中心等领域打造了24个“幸福增收基地”。
通过产业带动、技能帮带、农旅融合等模式让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
口”就业增收,形成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和特殊群体
就近就业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民营经济优势助力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
的作用。
截至2024年底,“幸福增收基地”总产值达1400万元,提供了
10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基地累计已帮扶5000余
名困难群众,其中179户困难家庭增收超700余万元,19户低保家
庭实现增收退保,236位困难残障人士增收金额达900余万元,实现
每年户均10%以上的增收。
二、标准制定工作概况
(一)明确标准起草人员和工作计划
2024年12月,由萧山区民政局牵头,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开展“幸福增收基地”服务规范标准研制,并
成立起草组、制定工作计划。标准起草组包括萧山区民政局、通标标
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萧山区人民政府南阳街道办事处等单位。
(二)起草标准初稿
2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对“幸福增收基地”的服务模式
进行研究,明确标准命名为《幸福增收基地服务规范》(初稿名为《幸
福增收基地服务与评价规范》为避免歧义,编制说明中统一用立项论
证会修改后的名称指代)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模式、服务
流程、服务保障等内容,调研和收集相关技术资料、标准资料,起草
标准初稿。
(三)标准立项论证
2025年3月14日,完善“幸福增收基地”服务规范初稿,通过
立项论证,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发布了标准立项通知浙计标学发
〔2025〕019号。立项论证会专家意见如下:
标准对“幸福增收基地”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模式、服务流程、
服务评价等内容做出规定,有利于指导基地的服务工作,助力困难群
众的就业和增收。
专家组同意对本标准进行立项,并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标准名称改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