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胃溃疡病理、病因、临床表现、确诊、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及常见误区
胃溃疡
胃溃疡就像胃黏膜上的一道“伤口”——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超过黏膜防御能力时,胃黏膜就会被“消化”出一个缺损,严重时甚至穿透黏膜肌层。秋冬季节交替时尤其高发,我国发病率约2.5%-6.07%,男性比女性更易中招。更要警惕的是,70%-90%的胃溃疡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Hp),这种细菌就像“钻墙机”,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病因
1.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通过口-口、粪-口传播,聚餐不使用公筷、饭前不洗手都可能中招。
2.药物刺激:?长期吃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止痛药,会抑制胃黏膜保护物质合成,相当于“拆掉保护墙”。
3.不良习惯:?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爱吃高盐辛辣食物、酗酒、吸烟、熬夜……这些都在悄悄损伤胃黏膜。
4.基础疾病:?胃泌素瘤、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胃酸分泌异常,增加溃疡风险。
临床表现
典型信号:
餐后痛:饭后0.5-1小时出现上腹钝痛、灼痛,吃抗酸药能暂时缓解,却会反复发作。
消化不良:腹胀、反酸、嗳气、厌食,甚至恶心呕吐。
危险信号(立即就医!):
呕血(咖啡样或鲜红色)、黑便(柏油样大便)——可能胃出血!
短期内体重骤降、腹痛性质改变(持续剧痛不缓解)——?警惕癌变风险!
确诊胃溃疡
1.胃镜检查:?诊断金标准!能直接看到溃疡的位置、大小,还能取组织做病理,排除癌变。
2.?幽门螺杆菌检测:?吹口气就能完成的呼气试验,阳性者需根治治疗。
3.粪便潜血试验:?排查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提醒: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服药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治疗
药物治疗:
抑酸药:?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减少胃酸对伤口的刺激。
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像“补丁”一样修复黏膜。
Hp根治:需四联用药(拉唑类+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10-14天,务必足疗程服用!
手术指征:?若出现胃出血不止、胃穿孔、幽门梗阻或疑似癌变,需及时手术。
护理与饮食
急性期护理(住院期):
卧床休息,半卧位减轻腹部压力;
密切观察呕血、黑便情况,按时服药并记录药物反应。
恢复期护理(居家期):
饮食原则:
?急性期:吃米汤、藕粉、蒸蛋羹等清淡流食,避免辛辣油腻;
?日常:规律进餐(每日3-5餐),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果,避免咖啡、酒精、过酸过甜食物。
?禁忌:烧烤、腌制食品、浓茶、碳酸饮料。
生活习惯:
?每周3-5次中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胃肠蠕动;
?戒烟限酒,保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学会减压,焦虑时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情绪。
预防
1.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用公筷公勺,避免Hp交叉感染。
2.用药谨慎:?需长期吃止痛药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3.及时治疗:?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等,尽早根治,别拖成溃疡!
4.定期体检:?高危人群每年做胃镜,普通人群40岁后建议纳入体检项目。
5.规律饮食:?拒绝暴饮暴食、不吃夜宵,让胃按时“工作”和“休息”。
常见误区答疑
Q:胃溃疡会变成胃癌吗?
A:大部分胃溃疡是良性的,但长期不愈的溃疡(尤其是直径>2cm)有恶变风险,必须定期复查胃镜。
Q:胃溃疡患者能喝牛奶吗?
A:急性期可少量喝脱脂牛奶(稀释胃酸),但缓解期需适量,全脂牛奶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Q:Hp根治后会复发吗?
A:治愈后仍有再感染可能,建议分餐制、勤洗手,避免二次感染。
胃是最“情绪化”的器官,也是最默默承受的器官。当它发出疼痛信号时,别再用“忍一忍”敷衍!从今天起,规律饮食、戒烟限酒、定期体检,让我们一起守护胃黏膜,远离“溃”不成军的烦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