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写人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人

一、课前测验

不耻下问

[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

被人们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而是经过后天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学习,才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的。

一次,孔子去参加祭祖仪式时,不时向别人请教一些问题。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毫不在意地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yǔ)为人耿直,谦虚好学。他去世后,被赐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就向孔子询问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不但聪明而且学习非常勤奋刻苦,不因为向学问比自己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他才可以用‘文’字作谥号。”子贡听了,恍然大悟。

阅读训练

1.阅读短文,从短文中找出对“不耻下问”相应的解释,并抄写下来: 。(2分)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形容一点也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2)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 )

(3)形容一个人性情憨厚正直。( )

(4)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3.当有人嘲笑孔子不懂礼仪时,孔子是怎么说的?用“_”在短文中画出来。(2分)

4.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政治家,也是的创始人。据说他有弟子三千,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分)

5.读了短文,“不耻下问”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2分)

二、阅读指导

写人类的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写人类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典型特点,用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件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或思想品质。

1.抓人物。

我们在阅读写人类的文章时,需要确定所描写的人物,抓住主要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同时,还需要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其他人物的描写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起怎样的作用。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钥匙就藏在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中。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出现了“小女孩”妈妈“男孩”三个人物,而“妈妈”“男孩”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小女孩悲惨的境遇。所以我们可以在初次阅读时拿起笔来,把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描写标注出来。

2.抓事例。

我们在阅读写人类的文章时,还要关注文章所描写的事情,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写人类的文章,往往通过具体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在阅读时,我们要时刻关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物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想一想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这对于我们认识人物有很好的帮助。例如《灰雀》一文围绕着灰雀丢失的事情,通过列宁与男孩的对话表现了列宁对男孩善意的引导,也体现了男孩改正错误的勇气。

3.抓词句。

文章里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呈现的。而有些反映人物形象特点的句子,并不是那么明显,作者往往会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对人物作出评价。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尤其是对人物的评价性语言,这会让我们的阅读事半功倍。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作者借助“我”的想法——“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将“我”因为父亲了解鸟、爱鸟而感动、高兴及骄傲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述。

4.抓结构。

确定并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知晓文章是怎样记叙或者描写想要表现、歌颂的内容的,有利于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为了升华文章的中心,作者会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进行叙述。文章的中心,有时在文首出现,有时在文末出现。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这样的结构特点,带着明确的目标再次阅读文章,这样会对文章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判断。

答题技巧

常考1弄清楚主要人物行为的前因后果。

技巧1在中年级的阅读理解中,主要人物行为的前因后果一般会隐藏在文章中,我们只需要提取筛选出来即可。例如《不懂就要问》一文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回答了孙中山勇敢地站出来向老师提问的原因,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常考2:理清楚哪些事情和主要人物有关。

技巧2作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抓住人物性格,采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然后从头到尾逐段寻找;其次要抓住主要情节,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然后要带着“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阅读文章,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走进故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