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DB54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54/TXXXX—XXXX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CS65.020.20
CCSB05
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林芝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错那市农牧技术服务中心、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云秋、冷杨、李天娇、隆英、张群峰、陈勋、蒋正中、姚新华、边巴吉巴、陈核心、毛娟、李兆群、彭红、龚春梅、白娟、杨向德、刘树峰、唐美君、丹增央措、王一君、范春捆、张海芳、陈卓、旺杰次仁,旦增央措。
茶树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茶树小绿叶蝉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茶树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施药人员防护措施、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茶区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3.1
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的一类昆虫,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其中以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4小绿叶蝉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4.1
形态特征
小绿叶蝉成虫淡绿色至黄绿色,体长3mm~4mm,复眼灰褐色。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卵新月性,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绿色。若虫共5龄,体长2.0mm~2.2mm.1龄若虫体乳白色,复眼突出明显,体大体纤细;2龄~3龄若虫体淡黄色,体节分明;4龄~5龄若虫体淡绿色,翅芽明显可见。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4.2
生活习性
小绿叶蝉以成虫越冬,1年发生9代~12代。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卵散产于茶树嫩茎皮层与木质部之间。若虫大多栖息在嫩叶背及嫩茎上,善爬行、畏光。茶园各虫态混杂,世代重叠。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小绿叶蝉的发生。
4.3
危害症状
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嫩叶和嫩芽的汁液危害茶树,导致叶缘发黄、焦枯,逐渐向内卷曲,形成典型的“黄卷叶”症状。受害叶片失去光泽,严重时整叶干枯脱落,芽头生长停滞,出现红芽、瘦芽等,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和茶叶品质。危害通常发生在高温干旱季节,7—9月为高发期,低海拔、通风不良、施氮过多的茶园更易爆发。若不及时防治,虫口数量迅速增加,造成减产、品质下降。。
5防控措施
5.1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协调运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杀、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农药等措施,控制害虫发生,当害虫达到防治指标,且未能有效控制时,应用高效低毒水溶性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农药使用应按照GB/T8321的规定执行。
5.2防控方法
5.2.1农业防治
5.2.1.1引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茶树品种,合理搭配种植,避免大面积连续种植单一品种。
5.2.1.2茶园中适当中耕,合理施加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增强茶树抗性。施肥方法按照NY/T5018的规定执行。
5.2.1.3及时清理茶园内和附近杂草,在茶行间和空地可选择与蜜源作物间作,以调节茶园小气候,有助于天敌繁衍。
5.2.1.4新梢分期分批采摘,应对有虫芽注意重采、强采,带走叶蝉卵和低龄若虫,恶化害虫滋生环境。
5.2.1.5清园,茶季采摘末期,利用茶园停采的时间,在茶园剪除枯枝长枝,并清除和集中销毁,以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5.2.2理化诱杀
5.2.2.1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采用太阳能频振杀虫灯或窄波LED杀虫灯进行诱杀。平地和缓坡茶园每2hm2~3hm2安装1盏,山地茶园每1hm2~2hm2安装1盏,安装高度为高于茶蓬面40cm~60cm,春茶开采前开灯,秋茶采摘结束后关灯,及时清理杀虫灯内的死虫。
5.2.2.2色板诱杀
通过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每hm2放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