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成都陆港智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清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刘邦战胜项羽后,大宴文武百官,席间他要众大臣总结取得天下的原因。在高起、王陵等人发表看法后,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一语段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善于用人是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
??B:刘邦有自知之明,敢于在大臣面前自揭其短
??C:阐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D: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也不是完人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开篇谈及刘邦让大臣总结取得天下的原因,接下来刘邦分别指出“子房、萧何、韩信”三位杰出人物的优点,并对比谈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最后得出结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由此可知“善用人才”是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对应A项。
B项,对应文段“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吾不如韩信”,属于结论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文段主要表达知人善用得天下,而非讨论人才优缺点,与原文不符,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张良、萧何、韩信的缺点,与原文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大一统的汉朝》
?
2、“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其义________,作为公益型国企的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一定要心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________”,切忌“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泾渭分明?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B:大相径庭?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C:迥然不同?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D:天差地别?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
突破口在后两个空。由“要心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可知,要做到让人民满意,切忌让人民不满意。“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故“不负众望”在前,“不孚众望”在后。因此排除A项和B项。
分析第一空。由“但”字可知文段要表达的意思是“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完全不同”。C项“迥然不同”侧重毫无共同之处。“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两词含义完全相反,“迥然不同”符合语境。D项“天差地别”侧重差距大,往往含有好坏的对比,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
?
3、据报载,英国有调查机构曾以《世界上谁最快乐》为题做过一次调查,统计数字显示,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以下四种人:刚发表长篇小说的作家,刚生下小孩的女人,刚顺利做完一个大手术的医生,玩沙子堆砌成功的小孩。
以上几种人之所以最快乐的原因在于()。
??A:从事创造性劳动并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
??B:快乐与否在于自我感受,不是取决于物质条件
??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在兴趣之中
??D: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能获得快乐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A项,材料列举的最快乐的四种人中,强调了“刚发表长篇小说”、“刚生完小孩”、“刚顺利做完手术”、“堆砌沙子成功”,这些例子都为创造性劳动,并获得了成功,符合文意,当选;
B项,“自我感受”与“物质条件”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不符合文意,排除;
C项,“兴趣”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有志者事竟成”强调坚持,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
4、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首先讲恐慌心理是人们面对威胁性突发事件的本能反应,接着通过“但是”引出过度恐慌会产生消极后果,最后用“经验显示”来列举具体事例进行进一步论证。文段重点是转折之后的部分,即过度恐慌会产生消极后果,作者的意图是呼吁大家在突发事件中应该保持镇定。
对比选项。D项“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是针对文段重点部分问题的解决对策,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学能力大赛常见答辩问题汇总2.docx VIP
-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小升初必考题数学检测卷含解析.doc VIP
-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会听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教学设计.pdf VIP
- EVE各族战舰介绍及装配.doc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选精练含解析.doc VIP
- 报刊客户的营销方案(3篇).doc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纺织企业(印染厂)全套组织架构、部门岗位职能设计及全套企业管理制度汇编(拿来即用).docx
- 电网物资质量检测能力评价导则(试行).docx
- 贵州省教科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论文评选结果.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