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源性哮喘的护理常规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概述
02
护理评估要点
03
基础护理措施
04
用药护理管理
05
健康教育内容
06
质量改进方向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病理机制
01
心源性哮喘定义
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发作时临床表现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02
病理机制
心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脏病变导致的肺循环淤血和肺泡弹性减低,进而引起肺水肿和呼吸道阻力增加。
临床表现特征
心源性哮喘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加重,常需端坐呼吸。
呼吸困难
患者常伴有频繁咳嗽,咳出泡沫样痰,特别是血沫样痰,这是心源性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
咳嗽与咳痰
心源性哮喘患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音异常,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
体征异常
诊断标准依据
辅助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显示心脏病变及肺循环淤血的情况。
03
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音异常等体征是诊断心源性哮喘的重要依据。
02
体征检查
病史与临床表现
心源性哮喘患者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病史,哮喘发作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痰等症状。
01
02
护理评估要点
病史采集内容
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风心病等,了解发病前是否有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诱因。
发病诱因
症状表现
既往治疗情况
了解患者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如呼气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以及症状的持续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症状发作,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的效果如何,以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症状动态观察
呼吸困难程度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呼吸困难的程度,是否出现端坐呼吸、鼻翼扇动等呼吸困难的体征。
咳嗽和咳痰情况
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咳嗽的频率、剧烈程度,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尤其是是否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警惕是否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
1
2
3
体征监测指标
肺部体征
听诊肺部是否有哮鸣音、湿啰音等异常呼吸音,以及呼吸音是否减弱或消失。
01
心脏体征
观察心脏大小、形状、心尖搏动位置等,注意有无心脏杂音、心率失常等异常体征。
02
水肿情况
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水肿、腹水等体征,以判断体内水分潴留情况。
03
03
基础护理措施
减少噪音和刺激,确保患者安静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和异味。
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室内温度适宜
环境管理要求
氧疗护理规范
氧疗浓度和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调节氧疗浓度和时间,避免氧中毒。
03
选择适合患者的氧疗方法,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
02
氧疗方法
氧疗指征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是否需要氧疗。
01
活动指导原则
患者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
逐渐恢复活动
运动锻炼
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锻炼计划,提高身体抵抗力。
04
用药护理管理
常用药物种类
利尿剂
如呋塞米等,通过排钠、利尿,减少体液潴留,缓解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01
血管扩张剂
如硝酸甘油等,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02
强心药物
如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
03
镇静剂
如吗啡等,可使患者镇静,减少焦虑和恐惧,同时舒张小血管而减轻心脏负荷。
04
给药途径观察
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口服药物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需静脉注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
可迅速将药物送达呼吸道,缓解支气管痉挛和黏膜水肿等症状。
雾化吸入
观察患者尿量及电解质情况,避免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易出现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易出现洋地黄中毒等不良反应,需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易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停药或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处理
利尿剂
血管扩张剂
强心药物
镇静剂
05
健康教育内容
生活方式干预
6px
6px
6px
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限酒也有助于减少心脏负担。
戒烟限酒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适度运动
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减轻心脏负担。
饮食调整
01
03
02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稳定心脏功能。
规律作息
04
自我监测指导
每日测量体重
定期监测血压
观察症状变化
记录病情日记
体重变化可能反映体内液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