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12《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pdf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下第三单元12《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的句子是:

“,,?”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

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批评。

(2)《石钟山记》中说明世上没能流传下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的句子:

(3)《石钟山记》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

的大石。

(4)《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

“»埋下伏笔。

(二)

1.,»两句表明苏轼写《石钟

山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2.在《石钟山记》中,作者听到水上巨响的句子是

3.苏轼认为因为士大夫未实地考察导致石钟山得名没有在世上流传下来的句子

是:,

o4.苏轼在《石钟山记》写道,浅陋的人用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

得名的原因的句子

是:,

o5.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名字由来的原因是

6..《石钟山记》一文,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

,”来否定

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

7..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的写作原因除了感叹郦道元之“简,还有

同时作者在文中也表达了“任何事情不亲眼看见

亲耳听到。就不能”的观点。

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两句交代了

自己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和同游者。

9.苏轼在《石钟山记》第二段记叙了自己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其中对各种声音都作了精

准的描述,如栖鹘被人声惊起后的叫声“”;水面发出的巨大声响

10.据《石钟山记》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钟山敲击石头时,,”两句

写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的情形。

1

11.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苏轼践行着这样的读书方法,《石钟山记》中,他质

疑李渤对石钟山名字由来的说法,是因为:,。”

1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现场阴森恐怖、冷清凄厉,其中分别描摹栖鹘和

鹳鹤叫声的句子是“和”。

13.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因事说理,表达了“,,

可乎的思想,其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2”,

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5.苏轼在《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

,»埋下伏笔。

(三)

1、请补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从句“»来否定唐代李

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

(2)《石钟山记》中,»两句表明苏轼写作目的是传播自

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是错误的做法,表现

出注重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

(4)在《石钟山记》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的声音,而

”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

(5)《石钟山记》中,苏轼怀疑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的说法在于

“»更何况是石头呢?

(6)在《石钟山记》中,苏轼描写僧童在乱石之中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石空石空的声音的句子

是:“O”

(7)在《石钟山记》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的句子

是:o”

(8)《石钟山记》中,对郦道元和李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