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VIP

人教统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下第

单元第16课;

盛世扬帆向西

洋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人物扫描

LWWWWWIWMS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

。明军攻克云南后,11岁的郑和被俘,被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明朝建文帝在位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

役”,起兵反对建文帝。1403年朱棣称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就是明成祖,年号永乐。;

◆请根据材料思考: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2: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2)外交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宣扬国威”;

材料3: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

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3)经济目的: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航海概况;

明南京刘家港

占宋

真城南海

加;

航海概况;

151.8米

郑和宝船

宝船

长44丈4尺,

宽18丈。

哥伦布旗舰

24.5米;

郑和下西洋

有何意义?

1、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一:在苏门答腊,“皆以十六两为一斤”,借用了中国的计量方法;在占城国,中国纸笔文具,改变了这个国家“书写无纸笔”的历史。

—阳光《南海九章》;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

结合明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科技、对外政策,简要分析郑和船队成功远航的客观条件。

答: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3.科技: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使用

4.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

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

郑和下西洋的遗憾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

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SingaporeZhengHe

600thAnniversaryCelebrations

-0M

友好交往;

关于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C)

官方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锐旅横刀靖海

疆——戚继光抗倭;

二、戚继光抗倭

阅读课本P94-95第5-8段,思考以下问题:

1.“倭”指哪个国家?“倭寇”又指哪些人?

2.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3.抗倭的地点、所率军队、主要战役、抗倭结果?

4.戚继光抗倭战争的性质?戚继光的地位?;

抗倭背景:

明朝中期,倭患日益严重,东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戚继光抗倭图;

为什么会在明中后期“倭患”猖獗?

1.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材料一:日本战国时代,大致对应中国的明朝中期,各地大名 (诸侯)割据一方,相互兼并,战败的武士被剥夺领地与俸禄,四处流浪掠夺为生。

2.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材料二:到嘉靖年间,沿海卫所空虚,战船损坏严重,所剩无几,……所存士卒也多是老弱病残,既不能御倭于海上,又不能堵截于陆上。;

东南沿海的倭患

遥知百国,

未敢望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平定倭患;;

戚继光抗倭的最终结果: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第二阶段:前往福建、广东抗倭

结果: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戚继光抗倭的性质: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民族英雄;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

满千船。①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倭变事略》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