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PAGE1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篇1
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进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唯恐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潇洒,却是一剂朴实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惊奇,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究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转变环境,还是环境转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渐渐转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转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转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其次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伴侣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奇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渐渐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其次,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制造超越《相对论》的《肯定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具体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一般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篇2
唐代韩愈、李翱之《论语笔解》曰:韩曰:说者谓忠与恕一贯、无偏执也;李曰:参也鲁,是其忠焉。参至孝,是其恕也。仲尼尝言忠必恕,恕必忠,阙一不行。故曾子闻道一以贯之,便晓忠恕而已。
宋代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二》曰:参乎者,呼曾子名而语之也。贯,通也。唯者,黙喻而深领之辞。门人者,曾子之门人也。又谓:这个不是事事物物上斗合得来。会得后,自然光明洞彻,无所不通,本一贯也。非贯之而后一也。夫子以一贯语曾子,直是指得清切。曾子以忠恕答门人,直是断得清切。不清切,后一唯字如何撰得出?后学不悟本一之旨,直向事物上逐项寻讨,安得曾子者而论忠恕哉?。他在卷十三又云:忠恕即道也。于此用力则去道不远,指初学者求道之方而言也。非谓别是一物也。苟忠恕矣,何违之可言哉?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即所以用力于忠恕者。
宋代朱熹与周公谨的一段对话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孔夫子的一贯之道。周公谨问:在内为忠,在外为恕,忠即体,恕即用。曰:忠恕是如此。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何故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曰:是曾子晓得一贯之道,故以忠恕名之。先生曰:且去一贯上看忠恕,公是以忠恕解一贯。曰:一贯只是一理,其体在心。事父即为孝,事君即为敬,交伴侣即为信此。只是一贯。曰:也许亦是,公更去子细玩味,治国、平天下有很多条目。夫子何故只说吾道一以贯之?公谨次日复问:吾道一以贯之,圣人之道见于日用之间,精粗小大,千条万目,未始能同,然其通贯则一。如一气之周乎天地之间,万物散殊虽或不同,而未始离乎气之一。曰:别又看得甚意思出。曰:夫子之告曾子,直是见他晓得,所以告他。曰:是也。所以告曾子时无他,只缘他晓得千条万目。他人连个千条万目尚自晓不得,如何识得一贯?如穿钱,一条索穿得,方可谓之一贯。
如君之于仁,臣之于忠,父之于慈,子之于孝,伴侣之于信,皆不离于此。问:门人是夫子之门人否?曰:是也。夫子说一贯时未有忠恕,及曾子说忠恕时未有体用,是后人推出来。忠恕是大本,达道所以为一贯。公谨复问:莫是曾子守约,故能如此?曰:不然,却是曾子件件曾做来,所以知。若不曾躬行践履,如何识得?公谨复问:是他专心于内,所以如此?曰:只是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