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葡萄病害及其控制授课:许文耀农业植物病理学葡萄是木质藤本落叶植物,褐色枝蔓细长。近圆形单叶互生。叶腋着生复合的芽。卷须或花序与叶对生。两性花,5片花瓣,顶部连生。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有青绿色、紫黑色、紫红色等,具果粉。葡萄病害概况我国记录葡萄病害的种类有60多种,福建葡萄生产上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有: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霜霉病、房枯病、褐斑病、锈病、扇叶病、白粉病等。葡萄黑痘病果实:深褐色的圆形小斑,扩大成直径可达3-8mm、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且稍凹陷的病斑,形似“鸟眼”状,后期病斑常常硬化、龟裂。穗轴、果梗、叶脉、叶柄、枝蔓、新梢、卷须: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小斑,后中央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明显凹陷并开裂的近椭圆形病斑,扩大后多呈长条形、梭形或不规则形。侵入寄主菌丝秋天不再形成分生孢子盘,但在新梢病部边缘形成菌核越冬25℃左右的温度和比较高的湿度,菌核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病原物子囊菌痂囊腔菌属,我国尚未发现。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mpelinum葡萄白腐病穗轴、果梗:淡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后皮层腐烂,易与木质部分离脱落,土腥味。果粒:多从果柄处开始,而后迅速蔓延到果粒,使整个果粒呈淡褐色软腐,严重时全穗腐烂,病果极易受震脱落;病穗轴及烂果粒表面密生初为灰白色后为灰褐色的小粒点枝蔓(损伤处):水浸状、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成长条形、黑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表面密生灰色小粒点。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呈“披麻状”。病原菌Conielladiplodiwlla无性态菌物垫壳孢属,子囊菌卡尼囊壳,我国尚未发现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最高35℃,最低5℃。分生孢于在13~34℃间均能萌发,在相对湿度达饱和状态下,萌发率可达80%。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能保持生活力8~10个月;葡萄褐斑病Pseudocercosporavitis大斑——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达3-10mm。病斑中部呈黑褐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叶背面病斑周缘模糊,淡褐色,后期上生灰色或深褐色的霉状物。小斑——边缘深褐色,中部颜色稍浅,背面长出明显的黑色霉状物。小病斑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原物
无形态菌物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vitis葡萄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果面产生针头大小的淡褐色斑点或雪花状的斑纹,其后病斑逐渐扩大成深褐色凹陷的圆形病斑,其上产生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液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葡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花序、幼果: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新梢及幼叶: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多在靠近叶脉处发生,叶片上有时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湿时病斑上也可出现灰色霉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文件目录.pdf VIP
-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pdf VIP
- 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建议.docx VIP
- 电力变压器声纹检测技术导则.docx VIP
- 调度员考核管理细则梳理.docx VIP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24—0201.docx VIP
-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控制制度.pdf VIP
- 2021《森林消防队伍基础设施、装备及制度建设标准》.pdf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pdf VIP
- (高清版)-B-T 2423.18-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