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听诊教学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基础知识概要
02
听诊技术规范
03
常见心音识别
04
异常体征处理
05
标准化操作流程
06
教学考核要点
01
基础知识概要
新生儿心肺解剖生理特点
新生儿心脏相对较大,横径约为胸腔的1/2,心尖搏动位置较成年人更靠近左侧;心肌细胞较成人小,心肌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
心脏
肺脏
胸廓
新生儿肺泡数量少,肺组织弹性较差,胸腔负压形成较晚,呼吸频率较快,呼吸运动较浅。
新生儿胸廓较窄,肋骨呈水平位,肋间肌较薄弱,呼吸时胸廓活动度较小。
听诊器选择与使用规范
听诊器类型
听诊器清洁与保养
听诊器使用方法
选用钟型听诊器,其听诊头较大,能覆盖较大面积,便于听取低频声音。
将听诊器耳塞塞入外耳道,听诊器头置于新生儿体表相应部位,轻轻按压听诊器头,避免与新生儿皮肤产生摩擦。
每次使用前后,应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听诊器头,避免交叉感染;听诊器应定期清洁并检查是否完好。
听诊体位
听诊前需清洁新生儿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以免影响听诊效果;听诊前还需将听诊器预热至适宜温度,避免刺激新生儿皮肤。
听诊前准备
听诊顺序与部位
听诊时按照心脏、肺部、腹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听诊时间应适当,避免遗漏;听诊时应将听诊器头置于新生儿体表相应部位,轻轻按压,避免用力过猛。
新生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听诊部位,保持安静状态。
听诊体位与操作准备
02
听诊技术规范
标准听诊手法步骤
准备工作
确保听诊器完好,选择适合的环境进行听诊,避免噪音干扰。
01
放置听诊器
将听诊器头置于新生儿胸壁相应部位,紧贴皮肤。
02
听取声音
用耳廓紧贴听诊器听管,仔细听取新生儿心音、呼吸音等。
03
评估结果
根据听诊结果,结合新生儿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04
心音与呼吸音分区方法
通常将心脏分为二尖瓣区、三尖瓣区、主动脉瓣区和肺动脉瓣区等,分别听诊。
心音分区
将肺部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分别听诊不同区域的呼吸音。
呼吸音分区
将心音与呼吸音分区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评估新生儿的心肺状况。
综合分析
呼吸配合与干扰控制
密切观察
在听诊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表情,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听诊时应尽量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如手机铃声、说话声等,确保听诊结果的准确性。
02
干扰控制
呼吸配合
在听诊过程中,应指导新生儿保持自然呼吸状态,避免哭闹或过度挣扎。
01
03
常见心音识别
由心室收缩时产生的压力差驱使房室瓣关闭、血流冲击房室瓣引起振动及心室射出的血液撞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产生,略与颈动脉搏动同步,通常在心尖处有最大的振幅。
正常心音特征与变异
第一心音(S₁)
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时振动而产生,多发生在心脏舒张期开始时,心尖搏动后心脏突然停止的较短暂停。
第二心音(S₂)
如心音强度的改变、心音分裂等,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体位、呼吸、运动、情绪等。
正常心音变异
异常心音类型判断
心音增强
心音减弱
心音分裂
额外心音
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振动幅度增大,常见于心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等。
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振动幅度减小,常见于心肌受损、心包积液等。
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时出现分裂声,常见于心室电或机械活动延迟等。
除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外,还可以听到一个或两个额外的心音,常表示心脏存在异常结构或功能。
杂音分级与鉴别技巧
杂音分级
根据杂音的响度、频率、形态等特征,通常将杂音分为6级,其中1-2级为轻度杂音,3-4级为中度杂音,5-6级为重度杂音。
杂音鉴别
杂音产生原因
包括杂音的部位与传导、时期与节律、音色与频率等,对于定位心脏病变、判断病变性质有重要意义。如,收缩期杂音多发生于瓣膜狭窄,而舒张期杂音则多见于瓣膜关闭不全。
血液在心脏或大血管内流动时,如流速过快、异常血流通道、血管管径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漩涡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或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
2
3
04
异常体征处理
危急体征识别标准
6px
6px
6px
呼吸频率异常增快,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现象。
呼吸急促
体温过高或过低,超出正常波动范围。
体温异常
心率过快或过缓,或出现心律不齐,超过正常范围。
心率异常
01
03
02
出现苍白、青紫、黄疸等异常颜色。
皮肤颜色
04
应急响应操作流程
初步评估
迅速判断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确定紧急程度。
01
紧急处理
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等。
02
通知医生
及时通知专业医生,报告新生儿异常情况。
03
记录与观察
记录新生儿生命体征及处理过程,持续观察病情变化。
04
转诊指征与沟通要点
病情严重或超出自身处理能力,需及时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