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信息技术运维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2025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信息技术运维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名师推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信息技术运维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法人是()。

A.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们

B.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C.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

D.就是企业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法人的定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们不是法人概念,“人们”表述的是群体自然人,并非特定的组织形式,不符合法人定义。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该描述准确体现了法人的本质特征,从法律角度明确了法人作为一个组织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和能力。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指的是自然人,而非法人,法人强调的是组织性,与公民个人是不同的主体概念。企业只是法人的一种常见形式,但不能简单地说法人就是企业,法人的范围更广,还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综上,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王某承包了村里的鱼塘,经其精心饲养,鱼塘收成颇为可观。然而,就在鱼即将出塘上市之时,王某不幸溺水身亡。因其两个儿子均在外地工作,无法对鱼塘进行照管。在此情况下,同村好友李某主动承担起照管鱼塘的责任,并组织人员将鱼打捞上市出售。这种行为属于()。

A.不当得利

B.无因管理

C.无权处分行为

D.盗窃

【答案】:B

【解析】此情况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本题中李某没有法定或约定照管王某鱼塘及打捞出售鱼的义务,但其主动担负起照管鱼塘并组织人员打捞上市出售鱼的任务,目的是避免王某的利益受损,符合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李某管理鱼塘并出售鱼并非没有合法依据,其行为是为了王某的利益,且后续可能会将收益交付给王某的继承人,因此不属于不当得利。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就他人的权利标的所为的处分行为。李某照管鱼塘并出售鱼是基于帮忙管理的目的,并非以自己名义对鱼进行无权处分,所以不属于无权处分行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李某明显没有非法占有鱼的主观故意,其行为是为了妥善处理鱼塘事宜,所以不属于盗窃。

3、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采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

A.侮辱、诽谤、控告

B.诽谤、检举、诬告陷害

C.侮辱、控告、诬告陷害

D.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人格尊严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侮辱”指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诽谤”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诬告陷害”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控告”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司法机关揭露违法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要求依法予以惩处的行为,这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正义的正当途径,并非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所以包含“控告”的选项不符合要求;“检举”是指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样不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因此,正确答案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

4、张某(25岁)从邻家男孩小伟处拿到房门钥匙后进行模压仿制,随后归还钥匙。一日,趁小伟家人外出,张某用仿制的钥匙开门行窃,因仿制钥匙制作不准未能打开房门,其回家对钥匙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家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定义来分析判断张某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尚未着手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在本题中,张某已经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开门行窃,这表明其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并非处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预备阶段,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也就是说,犯罪中止是犯罪人主观上自动放弃犯罪意图,而本题中张某是因为钥匙制作不准未能打开房门,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在本题中,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开门行窃,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但因钥匙制作不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9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美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