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pdf

儿童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摘要】儿童胸科手术常采用肺隔离(LST)和单肺通气(OLV)技术进行

麻醉管理。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LST和OLV技术的实施和围手术期麻

醉管理远较成人复杂,且医院间、麻醉医师间的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麻醉分会、胸

科麻醉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儿童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

025版)》,通过收集和遴选临床问题、证据检索、专家讨论,形成共识意见,

以推动儿童LST和OLV技术的标准化实施,为我国儿童胸科手术安全和质量

保障提供专业支撑与规范指引。

【关键词】单肺通气;儿童;肺隔离;专家共识

近年来,随着胸科手术种类增多、手术方式的革新以及多样化麻醉器具的研

发及普及,肺隔离技术(LST)或单肺通气(OLV)技术的安全性、便捷性

以及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由于儿童气道解剖结构发育的特殊性和围手术期麻

醉管理的复杂性,在儿童中实施LST或OLV技术需依赖更精细化的操作规范

与个体化决策支持。目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在儿童胸科手术麻醉管理水平、技

术标准化执行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与规范化管理缺口。因此,需要制定规范、

切实可行的儿童LST和OLV技术实施和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为提升我国儿童

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管理质量提供循证依据与规范化的技术指引。

一、共识制订方法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

麻醉分会及胸科麻醉分会联合发起,组织国内在儿童胸科麻醉领域具有丰富临床

经验和共识制订经验的专家共同编写。共识编写于2024年3月启动,202

5年3月完成专家审稿,2025年5月正式定稿。本共识适用于为儿童胸科手

术实施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的麻醉医师,目标人群为接受胸科手术的儿童,尤其

是婴幼儿人群。

工作组首先提出目前关注的24个临床问题,对麻醉学专家(主要为具有儿

童胸外科麻醉经验的专家)2次在线问卷征集,根据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了17个

临床问题。工作组系统检索了PubMed、Medline、Cochran

eLibrary、万方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5年

4月27日。采用自由词与主题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中文检索词包括:儿童、

新生儿、单肺通气、肺隔离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ediatric、ne

onatal、onelungventilation等。采用推荐分级

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1]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证据水平

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水平(见表1)。工作组通过线上研讨会、邮件通讯

以及线下会议等形式,组织全体专家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修订,并根据改良德尔菲

法的实践要求,投票形成推荐意见。投票意见分为5个等级:1级,完全赞同;

2级,大部分赞同;3级,基本赞同;4级,不赞同;5级,完全不赞同。推荐

意见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投票为1级的占比>75%时被定义为“强

推荐”;投票为1级、2级以及3级的总和占比>75%时则被定义为“弱推

荐”;未能达到“弱推荐”时则进行修改,经过第2轮和第3轮投票,如仍未>

75%者,则被删除。最终形成17项推荐意见(见表2)。

二、基本知识

1.LST、OLV和差异性肺通气的概念

(1)LST:在气管隆突或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的通气径路分隔开的技术,

主要为了避免患侧肺的脓液、血液或冲洗液进入健侧肺[2]。

(2)OLV:对一侧肺进行通气,而另一侧肺不通气,以便改善胸腔手术

的暴露空间;或实施LST以保护健侧肺不被患侧肺污染;或非手术情况下的单

侧肺通气[3]。

(3)差异性肺通气:对两侧肺分别以不同呼吸模式或通气参数实施机械通

气。适用于双侧肺部状况差异明显的临床情况,如额外对手术侧肺行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对单侧支气管胸膜瘘或单侧肺移植术后患者两侧肺分别以不同参数机械

通气。

2.儿童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1)上呼吸道解剖

婴幼儿头大,颈短,悬雍垂和会厌相对接近,直至2岁左右喉部才逐渐下降,

会厌呈“U”形,且前移。Eckenhoff于1951年描述儿童喉部呈漏

斗状,并指出最狭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4]。据此,环状软骨水平的内径曾

被认为是决定气管导管型号是否合适的关键因素。但是,Litman等[5]

基于MRI的研究表明,儿童喉部冠状面和矢状面与成人一样均呈圆柱状,且喉

部最狭窄的部位位于声门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